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爪蟾视顶盖发育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通常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在神经形成,细胞凋亡和可塑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1类HDACs (HDAC1-3, HDAC8)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亚细胞分布还不清楚。因此,我们使用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作为模式生物,研究J类HDACs在发育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我们发现,在34期的视顶盖中,HDAC1和HDAC2不但在视顶盖的细胞核中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并随着大脑的发育逐渐在细胞核中聚集。HDAC3在视顶盖发育早期广泛分布在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发育后期则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相比之下,HDAC8则广泛定位于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些数据说明,Ⅰ类HDACs在爪蟾视顶盖中的亚细胞分布是有差异的,HDAC1、HDAC2和HDAC3只是暂时性地出现在线粒体中。此外,我们观察到早期视顶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呈现球状聚集,而后期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则呈细长状均匀分布,线粒体中的组蛋白乙酰化(H4K12)保持低水平活性。用HDACs广谱抑制剂TSA,特异性Ⅰ类HDACs抑制剂MS275和MGCD0103抑制34期的蝌蚪,发现视顶盖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说明,Ⅰ类HDACs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亚细胞分布是有差异的,Ⅰ类HDACs可能是发育早期线粒体动态变化调节的重要因子。
其他文献
混凝土作为一种工程材料得到了普遍应用。各国学者就不同围压、应变速率、掺合料、工作环境等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但成果大多针对自然湿度条件。在地下工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不断增长、水质的污染程度日益加重,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