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在会计领域,法务会计是践行依法治国战略,弘扬公平正义法治精神的重要工具。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对既懂法律又熟悉会计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进而催生了法务会计这一会计分支。随着我国诉讼制度和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法务会计在解决民事经济纠纷、治理公司舞弊、强化公司舞弊管理、查处经济犯罪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评价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职业之一。当前,法务会计在我国虽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尚未未形成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加之专业人才、法规及行业协会等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保障措施不得力,使得法务会计界定模糊,实践应用受限。基于此,笔者选择这一命题,旨在构建本土化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并阐述推动我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保障措施,以期促进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务会计既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化的产物,也是会计学科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本部分根据会计理论发展自身需求和我国社会现实需求,分析了我国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现有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提出理论构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探讨法务会计基本理论并着力实现理论的本土化,包括法务会计的含义,假设,原则,职能,目标及应用技术工具、法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为指导法务会计的实践应用提供完整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是一项社会化活动,需要一定社会条件和保障措施,如专业人才支持、法律规范、职业认可等。当前,我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除因法务会计在我国引入时间晚,发展时间较短外,还与上述社会条件的缺乏相关。笔者尝试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希望促进我国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