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是人类对理想政治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有其价值层面的同一性要求,又是基于不同的社会条件而展开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安排,即民主是在价值引领下的、特定的存在方式。从同一性与多样性的视角来观察民主问题,我们可以回答和解释许多有关民主问题的实际困惑。将民主纳入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视域中进行考量,那么结论便是:要在尊重民主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把握民主内在的价值内涵,使民主不偏离“是其所是”的历史轨迹;还要在推动民主发展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包容民主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使民主不拘泥于某种固化的、单一的制度形式,排除干扰,实现创新。本文正是从这一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和探索,一方面可以拓宽观察视角、推动对民主问题的深化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积累民主经验,更新民主观念,实现民主创新。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选题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架构。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有民主的同一性、民主的多样性,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关系是建构在民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等关系基础上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对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把握,明确民主的内核是“人民的统治”,民主的实现要遵循“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则,现代民主有着代议制、权力制衡与法治的普遍共识。民主同一性在实践中只能以多样性表达和存在的。通过合理的关系架构来阐述民主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宽广的观察视角来呈现民主的存在特点,目的是建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简要回顾中国近代以来追求和探索民主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特殊历史环境的发展产物。中国的政治模式是在经历了不断从理想到现实、再从现实追赶理想的反复实践中落地生根的。先进的中国人总能够选择最具影响力的、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性的民主模式加以学习。从最初对准西方民主的样子进行尝试,到后来根据时局变化的发展需要转向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方式,经过建国初期的自主性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验证,我们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他各国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的呈现是一种内生型民主,“三统一”和“四个制度”的确立是这个民主模式形成的显著标志。第三部分是具体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个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从其基本属性、实践创造过程和发展路径上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表现,它丰富了民主的多样性,构成了“多样”中的另外“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在于“三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最突出的特色,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这“三统一”由四种基本政治制度进行支撑与表现,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统领其他三个基本内容。这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发展模式,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四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行同一性的价值分析。尽管中国式民主是以个性的方式存在的,但它并不违背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符合民主同一性的发展要求。民主的价值追求可以相似,但衡量民主的价值标准却无法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有其明确的价值内涵,是在洞悉民主同一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民主价值需求的、能够体现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民主实践方式。它是对“人民的统治”价值内核的遵守,对“代议制”、“权力制衡”、“法治”等共识性内容的继承与超越,是人类在追求理想政治生活状态的过程中的有益探索。第五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与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它势必要面对全球化的现实挑战,面对民主分歧和争议的困扰,还面临“实然”与“应然”的差距,也难免会遇到前进道路上突发的或带有不稳定性的诸多因素。走一条独立自主的民主政治道路,既需要勇气和信心,同时也要有坚定的原则和立场。当前,就是要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明确民主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夯实民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凝聚民主发展的共识与动力,全力实现民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和进步性能够得到有效地展示与发挥。总之,中国式民主在前行的过程中,既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又要不断夯实民主实践的基础,既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又要建立自信、敢于接受挑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坚持同一性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的拓展,又要在丰富多样性形式的过程中体现和满足同一性的发展需求。在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方必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