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的开掘中书写历史——张笑天历史题材创作解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笑天是新时期以来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一位多产的“两栖”作家,作家以他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出众的文学才华奉献给中国当代文坛大量深刻而独具特色的作品。 作家的创作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之前创作了大量现实题材的作品,之后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深层次思考与成功的创作。 长期以来,在对历史题材创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历史学家与文学家之间,甚至是史学家内部、文学家内部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因此本文在第二部分“史与戏:张笑天的历史题材创作观念”中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张笑天独到的创作观念。这一部分主要分四个层次。 1.历史与历史题材创作;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3.以人带史:张笑天的历史叙述方式; 4.“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张笑天历史题材创作的当代意识。 在作家的多部历史题材作品中,塑造了成百上千个历史人物,在这个人物长廊中,既有伟大领袖,也有起义英雄,还有平民百姓、底层人物,作家在塑造每个人物时力求血肉丰满、个性鲜明,能够克服脸谱化、简单化、概念化的束缚,独辟蹊径,从生活细节、感情生活等角度塑造全面的立体人物。这一部分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1.从扁平人物走向圆形人物,从矛盾关系网络中塑造人物; 2.坚持从人的角度出发,塑造真实生活的历史人物; 3.“写大江东去,只取浪花一朵”:张笑天的细节和心态描写。 张笑天的历史题材创作一般都选取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以至抗美援朝,无不如此。作品真实地再现这种大气磅礴的历史事件,使它获得了史诗的品格和历史画卷的气派。 作家选择的革命历史事件本身头绪繁多,处理不当就会冗长沉闷,而张笑天的特色就在于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进行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把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让人物在这个特定倩境中活动,进而刻画人物。 本文在这一部分中分两个方面阐释了作家历史题材创作的美学风格。 1.史诗风格与崇高品格: 2.浓重的抒情色彩和革命浪漫性追求。
其他文献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年撰写的一篇重要美学论文。鲁迅的几乎所有主要美学观点在这篇论文都得到了最初的表述。《摩罗诗力说》标示着鲁迅美学思想的初步成型。1924年,鲁迅翻
通常人们在描述20世纪西方文学时,存在着只重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主流文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而忽视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学的偏颇。本文将20世纪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后现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各个文化领域中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疑也影响到了当下文学理论的生产与发展。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即是反本质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