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率的运作往往被认为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所谓高效率就是指一个组织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来获得较多的产出。教育投入资源的利用水平也被我们称之为教育效率,其概念起源于经济学的范畴。当我们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时,就需要考虑该活动的效率状况,进而出现了教育效率这个范畴。在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效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一些高效率的学校,其规模水平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有些优秀的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非常庞大,而有些院校招收的学生却很少。在美国的诸多知名大学中,加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人数只有不到一千人,而同样是非常优秀的伯克利大学却拥有两万人以上的本科生人数。这就说明了一个高校所处的周围环境很可能会对其最佳规模有所影响。那么如何在剔除了环境因素之后对高等院校的规模效率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了教育经济学家们正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的基础之上,创建了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规模效率评价模型,该模型由五个阶段组成,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五阶段DEA模型。运用五阶段DEA模型,我们可以在剔除了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对各个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值进行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为了更准确地评价中国高等院校的规模效率,本篇文章运用五阶段DEA模型对中国高等院校的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外在环境变量、随机误差以及管理无效率等各个因素确实会对高校的规模效率评价产生影响,因此运用五阶段DEA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实证结果,我们依据规模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的大小,把中国的高等院校分成了四种效率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类型的高校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效率提升的方向。本文的贡献在于:(1)文章提出可用于测量规模效率的五阶段DEA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高校的规模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2)本篇文章对中国高校的实证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中国高校对教育资源利用的整体状况;(3)我们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高等院校未来的改进方向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