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律”的视线之外?——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铁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自身的内在矛盾,其外壳必然被炸毁从而走向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些学者开始以各种方式怀疑甚至全面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这种变化是19世纪下叶资本主义社会某些新现象的继续。马克思的著作包含着对这些新变化、新特征全面深刻的记录和考察,人们对此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这些新现象是银行和信用制度的变化、股份公司的发展、“指挥劳动”阶层的出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建以及创新体制的形成等。这些变化相应地在所有制结构、经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和社会斗争方式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马克思的理论内在蕴含着这些新变化得以产生的动力和机制——资本的自我扩张性、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大工业的革命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丹尼尔·贝尔发现了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睿智预见,却错误地把它称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第二种图式”。
其他文献
消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人通过消费,将物转化为人的生命力量、物质力量和精神养分,实现生命的存续与发展。消费合宜性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主体基础上的,以人的合理存在为
在《灭惑论》中,刘勰以佛统儒,反映了他对佛教心性体认的极大归属感,同时他又极力证明佛教与周孔名教契合无间,表明了他对名教的坚持和对制度世界的肯定。刘勰的《文心雕龙》亦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生活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经济哲学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给予深刻准确的把握。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哲学的研究受到了人们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都是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和服从,与责任概念之间的分析,寻找到责任伦理的哲学立足点。并进一步分析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复杂的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均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纷纷加大对科学研究与技术
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时期,和谐的社会结构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职业流动是社会结构的动态系统,开放、公正、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基础,
这篇论文主要阐述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并试图通过研究林罗山的神儒合一论、排佛论、排耶稣论、历史观、政治观等,全面把握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学思想。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