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BMP-2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促进骨形成。其与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复合后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通过骨引导和骨诱导方式共同完成骨修复和重建。然而BMP-2外源性植入效价低且移植骨血运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研究采用基因治疗的策略,将BMP-2基因导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并种植到去抗原异种骨支架中,构建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期望利用细胞运载BMP-2到特定的损伤部位并稳定释放。在裸鼠皮下(异位)及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处(骨损伤部位),观察转基因细胞分泌的BMP-2促进成骨及血管化的效果。并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将带血管蒂的骨膜和血管束植入与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联合移植来修复骨缺损,观察额外增加血运对加速骨愈合的影响,为探索适合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的最佳方式奠定实验基础。一、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hBMSC及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BMP-2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扩增和滴度测定利用携带人BMP-2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BMP-2,在脂质体介导下,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BMP-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PCR扩增及基因测序鉴定,证明BMP-2基因被成功构建进腺病毒载体中。通过感染293细胞大量扩增重组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为2×1010 pfu/ml。 <WP=96>2.Ad-BMP-2体外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及转染后BMP-2表达检测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诱导其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转化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然后将Ad-BMP-2转染hBMS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染色检测细胞内BMP-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液中BMP-2分泌蛋白表达。同等条件下Ad-Lacz对照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X-gal免疫染色观察转染效率。证实BMP-2基因可高效导入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且可分泌到外周环境中。 3.BMP-2基因转染对hBMSC增殖、分化及VEGF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BMP-2基因转染后S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细胞减少,说明细胞DNA的合成以及细胞的增殖活动加强。骨钙素免疫荧光、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表达的BMP-2促进了h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VEGF原位杂交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平均染色灰度值,统计学结果表明BMP-2基因转染可上调细胞VEGF的表达,提示BMP-2可间接诱导血管再生。4.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制备去抗原牛松质骨(BCB)支架,植入小鼠双侧股四头肌肌袋内。免疫学MTT法检测表明BCB无明显抗原性;组织学观察见淋巴细胞浸润较少,证实其体内植入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将Ad-BMP-2转染后的hBMSC种植到BCB支架中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见转基因细胞在材料表面分布均匀,贴附生长良好。能量谱仪检测到细胞部位含钙量较空白处明显增高。Western blot 检测到培养液上清中BMP-2的存在。表明转基因细胞可以在支架中生长增殖,并继续外源性分泌BMP-2,促进自身矿化成骨。用于体内植入的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WP=97>二、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在裸鼠背部异位成骨将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实验分为5组:①Ad-BMP-2转染hBMSC+BCB支架;②Ad-Lacz转染hBMSC+BCB;③未转染细胞+rh-BMP-2+BCB;④未转染细胞+BCB;⑤单纯BCB。4、8周处死取材。组织切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新骨形成,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宿主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Y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追踪植入hBMSC的命运,观测其是否参与成骨。结果表明:(1)BMP-2基因治疗方式诱导成骨速率较快,而整合BMP-2蛋白组新骨形成则相对迟缓,血运相对较差,成骨受到明显影响。BMSC虽具有骨诱导潜能,然而成人来源的细胞单独应用,成骨作用极其微弱,表明BMP-2对于刺激hBMSC分化和诱导异位成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BMP-2诱导成骨方式以软骨化骨为主。新形成的骨组织含钙量较低,成熟的骨细胞栖居于骨陷窝内,并沿新形成的哈佛氏管伸出突起,而细胞外基质表达Ⅰ型胶原,从结构和功能上证明新形成的组织为骨组织。(3)BMP-2基因转染的hBMSC不仅作为生长因子的载体,而且直接参与成骨。(4)BMP-2可以诱导宿主间质细胞趋化、聚集,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转化。三、腺病毒介导的BMP-2体外基因治疗修复兔桡骨缺损分离培养兔BMSC,经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与BCB支架复合,自体移植到1.5cm桡骨缺损处。实验分组同上。术后4、8、12周X光片和组织切片HE、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修复,并同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新骨密度及新骨形成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P-2分布及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观测新生骨血运;生物力学测试骨修复12周后的机械强度。结果显示BMP-2基因治疗组:(1)4周X线片见移植骨大半呈密度增高的成骨影。8周,骨折线模糊,骨缺损初步修复。12周骨缺损修复完善,骨皮质连续,髓腔再通。(2)组织学观察见4周时支架降解吸收的同时被新生<WP=98>骨同步取代,可见软骨内骨化,骨软骨岛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