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模型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检验量表信效度,为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同时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理论结构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1.主要采用了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策略进行测验的编制。本研究基于对参考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确定了学习倦怠的理论结构模型并形成了中学生学习倦怠测验的项目内容。2.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展开理论的基础,应用GGUM(概化等级展开模型模型)对测验的项目进行筛查、修改,并检验测验的效度,如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以及结构效度。3.抽样过程中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法,在湖南省常德市、长沙市、浏阳市、湘乡市、株洲市、醴陵市等地区抽取1710例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男生795名,女生915名,初一276人,初二448人,初三266人,高一277人,高二278人,高三165人。结果:1.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由33个项目构成,由生理耗竭、情绪耗竭、学业疏离、关系疏离、低成就感5个分量表构成。2.CTT分析结果表明: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45,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30-0.892之间;总量表重测信度值为0.667,各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范围处于0.507到0.720之间;验证性因素结果表明量表的拟合指标优良,效标关联效度效度也达到了相应的标准。3.GGUM对进行项目位置参数与区分度的分析,项目的位置位于-3.12至-1.84之间,项目的区分度处于0.51-1.63之间,总量表的测验信息函数大于25,满足IRT的测量学要求。4.对中学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与特点进行差异化分析农明: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与部分分量表在性别、年级、独生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性。结论:1.中学生学习倦怠量共5个分量表,由33个项目组成。2.量表的心理学测量学指标良好。3.中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独生、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