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至今日,此概念的变迁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规模扩张到对立与规模扩张以提高质量为主旨再到着眼于长期战略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经历了概念的自我变迁与超越。现在我们所讲的“内涵发展”已与初期讨论的“内涵发展”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意蕴。如何考察与厘定“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是否可以,进而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应然内涵来阐释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是本文的主旨与内容。我国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有着与西方教育不同的发生背景,它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起步,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研究是对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进程的关系性反应研究,是应我国社会与教育的发展需要而出现并被人们重视的。现在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不少,有侧重从发展路径方面论述的,有侧重从战略角度论述的,而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发展与演变角度展开详细论述的并不多见。本研究论文立足于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回溯、反思、重构与前瞻,进一步澄清“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作为战略名词的意蕴,围绕这一战略概念如何涵盖本土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诸如高等教育文化建设、制度创新、体制变革、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运行等,进行了论证。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明问题由来的出处,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导话语、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但是其概念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意义有着巨大的歧义。作为一个战略性概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需要进一步澄清,才能使得关乎教育的深层次问题附着于其发展态势,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高等教育。第二部分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进行了详细梳理,涵括了概念的原始存在形式,发展过程以及现如今科学观指导下的内涵意蕴。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概念不断发生位移与翻转,从原来的数量上的发展演变为质量上的提高,形成了规模上的扩张——抑制——再扩张——再抑制的局面。并站在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剖析了这一概念的国际背景,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十年内实现了大众化提出了诸多疑问,以揭示其重视规模上的扩张而忽视其质量及社会效应等各方面所带来的种种特征与后果。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目前对概念的某些争论,大致上分为要素论、职能论和结构论。然后对概念的原创性、规范性、战略指引性做出了简单的评判,并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理论在创新中存在着缺失,其目前无法涵盖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第四部分,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定位。其中包括以大学精神重建为主旨的价值维度定位;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为中心的制度纬度定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的质量维度定位和建立“以中释中”的话语维度定位。通过这四个维度的定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应然内涵立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其概念是一个涵盖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更新、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变革、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评价、教育话语体系的多层次多维度概念。本文形成自身特点:即站在基础理论的前沿,又直面高等教育发展中最实际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了直观的评判。突破了当前某些定论的束缚,将概念的含义进一步深化,引向中国高等教育自身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即观念、制度和文化层次等方面,从而赋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一概念的真正的战略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