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基本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出现了几次较大幅度的波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次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物价总体上呈现出短周期的起伏波动状态。物价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宏观经济运行指示器”与“市场调节器”双重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这种波动可以在调节市场供求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物价大幅且剧烈的波动会破坏市场平衡,其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对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见,物价稳定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有着重要意义。物价波动是多个经济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既包括需求变动、经济预期和市场投机行为等短期因素,同时也含有经济结构性调整、自然资源限制及成本推动等长期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物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在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也越来越复杂。本文选取了六个影响物价水平的经济变量,分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产出缺口和对外贸易依存度,此外还选取了两个价格指标用以表示物价水平,分别为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所代表的最终价格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所代表的中间价格。对各指标进行处理后利用SVAR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最终价格增长率和中间价格增长率的SVAR模型,并依次求出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最后,将各项经济指标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这六个经济变量对两种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传递机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汇率对中间价格的影响相对较为显著。同时,产出缺口、利率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物价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对物价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对汇率冲击的研究分析中,还得出了汇率从中间价格传递到最终价格,对物价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由此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有效避免国际市场冲击对我国物价造成严重影响,应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与定价权,同时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对进口能源与原材料的依赖,缓解来自国际市场的价格冲击。其次,提高应对国际传导冲击的能力,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对资金流动性的监测与调控以及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最后,应对产出缺口进行控制,防止因产出缺口过大而影响物价水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