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升华与超越——《入殓师》叙事学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影片《入殓师》荣获了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这也是继1950年和1975年黑泽明因执导《罗生门》和《德尔苏·乌扎拉》两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又一次获得该荣誉的日本影片。其实,影片在奥斯卡颁奖前,就曾荣获了中国金鸡百花最佳外国影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63届每日映画日本电影大奖等多项国际性的大奖。   影片讲述了大提琴师小林大悟失业后回到家乡,“被骗”从事入殓师的职业,并由此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感悟。这是一部思考和探讨生命意义,挖掘生命感动的作品。影片通过紧扣主题的叙事风格和技巧,在表面平淡如水、缓慢温情的叙事下面却暗藏着汹涌澎湃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内涵。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感动观众,除了故事内涵能够感动和震撼观众之外,这个故事怎样被讲述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专业的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对影片的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风格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将影片特有的紧扣主题的叙事技巧和平静如水的叙事风格进行剖析和呈现。通过理论阐释和文本分析,本文试图呈现电影《入殓师》的叙事技巧与艺术表达完美结合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期刊
栏目是期刊的骨架和灵魂,期刊是由多个栏目构成的组合体。栏目设置与编排能反映期刊的编辑思想和报道范围,体现期刊的编排形式和研究方向,能指示文章类别和阅读对象,引导投稿、规
同性恋群体是社会人口组成的一部分,但作为性少数人群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和压制。同性恋作为社会边缘人群,一方面在媒介近用权上处于劣势地位,不能以局内人的身份在大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