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裁(genre)的概念源自拉丁文的“种类”与“类别”。这个词传统上用来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作品。近年来,语言教育者和语言学家们已经把体裁的运用扩展到了生活中语言的分类和交际的各个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体学,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已从对语篇的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并试图从语篇的体裁(genre)角度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这便构成了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中的一个新课题,称作“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本论文是一次语篇体裁分析实际操作的尝试,主要借鉴Swales和Bhatia提出的体裁分析模式,对美国总统布什电台演说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体裁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论文理论构建部分,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在体裁研究和体裁分析领域的权威语言学家Swales,Bhatia和J.R.Martin等人.的体裁观。作者指出,他们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交际目的的决定性,体裁的常规性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的差异性。在综合来自不同学派的基本观念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体裁的可操作性定义,为论文的研究服务:体裁是一种交际事件,其分类的标准是一整套为语篇社团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交际目的。交际事件的表现形式为某种口头或书面的语篇,而每一语篇都具有特定的,为其交际目的所决定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
体裁分析的分析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确定交际目的,界定语篇,分析语篇组成部分,即“语步(move)”以及用以实现每一语步的“步骤(step)”,从而得出语篇的宏观体裁结构,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将语言使用特点和其交际目的联系起来。作者指出,传统的语篇分析,文体分析及语域分析只是停留在对语篇分析进行表层描写的阶段,没有能够解释人们在建构特定语篇时为什么都倾向于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而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和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
针对美国总统布什电台演讲这一特定的体裁,作者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多重交际目的,即告知美国公民每周发生的最重要的国际国内大事,就这一事件而定出将来的目标和任务,并且进一步提出保障这些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政策和措施。作者指出作为一种英语公众政治演说,美国总统布什的每周电台演讲所具有的特征:演说的形式固定;内容通常与时事联系密切;并且内在结构稳定性强。
论文的实际分析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在第一个层面上,作者分析了每周电台演讲的宏观结构。作者的结论是,在体裁结构上,每周电台演讲大都遵循5-move模式:即问候听众,引入本周话题,回顾过去;确立将来的目标与任务;最后结束整个演讲。在第二个层面,作者讨论了每周电台演讲的每个步骤的语言实现和语言特征,并且都辅之以原文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同时作者指出这些语言特征不是演讲者的最终目的,而是其达成交际目的的手段,是由演说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
作者认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用一种不同于传统分析途径的方式一体裁分析,分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体裁一美国总统布什的每周电台演讲。分析突破了对语篇语言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旨在把握语篇建构背后的理据,即在交际目的的基础上更好地揭示美国总统布什每周电台演讲这一特定体裁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和实现交际目的的语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