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两项策略的实施,四川省迎来了两次经济迅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为了适应目前“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趋势,四川省也迎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自2006年起,四川省内开始尝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四川省经济总量构成中,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最大,但是,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能否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重点与核心。文章应用2007年至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面板数据,对四川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在循环经济相关基础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实践进展,总结了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及其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通过计算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各产业关联理论模型系数,对四川省工业各个部门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深层的剖析。通过产业关联分析,得到工业行业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系数、产业感应系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的主要行业。最后,结合上述研究,按照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通过评价方法的比较,选用数据包络(DEA)的分析法构建了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根据2006年和2011年四川省面板数据,从规模报酬可变的角度(BC2),对四川省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2012年全国31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模型对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横向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指出调整方向,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