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中风先兆之气虚血瘀型80例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风参芪通络胶囊对中风先兆之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中风先兆的有效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的80例中风先兆之气虚血瘀证门诊和住院患者分为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风参芪通络胶囊5粒每次,3次每日并配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日一次并配合安慰剂胶囊口服5粒每次,3次每日;两组均禁服其他中药。15天一个疗程。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及统计对比研究;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第15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的结界进行统计对比研究,并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与治疗15天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研究。  结果: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分析,查双侧界值表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统计比较有显著意义(其中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5天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15后与半年后随访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1)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先兆的基本病机,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法则;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内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是中风先兆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中风参芪通络胶囊配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明显改善神经缺损功能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2)中风参芪通络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对导致中风先兆发作的炎性生物活性物质,及血液高粘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从而阻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炎性级联反应,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中风先兆的发作及向中风病的转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归丸促进衰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增殖的调控机制。根据“肾精亏虚致衰老理论”和“干细胞具有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病因未明的系统性疾病,特点是慢性、多关节炎症,最后导致软骨和骨的破坏。其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细胞增生、衬里层增厚、多种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