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现象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存,但由于过去信息传播速度慢、同性恋群体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人权的保障程度低,而少见于大众。近年来,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包容性、人民教育水平、互联网的普及、加之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性恋现象引起世界各地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是我们的责任,纵观我国同性恋者处境,仍然不够乐观,许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若是忽视他们的需求和困境,一方面对于未出柜的群体,会出现自我不接纳,产生自我认知失调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勇敢选择了出柜的同性恋,会引发后续以同性恋身份被家庭和社会接纳的困难,面对不同认知的失调,他们身心都背负着重大的压力。加上中国传统观念以及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念,男性同性恋相比女性同性恋而言,在家庭接纳方面更加艰难。因此,笔者利用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从认知行为视角切入,对男同性恋家庭接纳困境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扎实前期准备,了解有关同性恋的基本概念,社会态度、社会支持研究,对同性恋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同性恋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终确定以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认知行为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接点,对一例真实男同性恋家庭接纳困境进行个案介入,首先采取深度访谈法,深入了解案主问题,并依照已有知识和理论依据,对案主性取向的形成过程以及具体情况采取分析和界定,避免伦理问题,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分析案主面临的困境,制定目标,通过鼓励和提议的方式分四个阶段介入问题。通过结案前后的评估对比,可以得出,该次个案介入对于案主个人和家庭在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发生了良性改变,此次个案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家庭关系回归正常。本次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视角介入研究男同性恋者家庭接纳的研究,在学术理论和现实实践中都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为未来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男同性恋家庭接纳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另一方面从认知行为视角切入,有利于丰富社会工作研究视角和内容,为社会工作研究男同性恋提供更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扩宽社会工作的研究的范围。当前我国学术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工作领域和同性恋的研究还较为局限,未来,同性恋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和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一员,我们应和同性恋群体一起,共同致力于推动同性恋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