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EsophagealCarcinoma,E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列恶性肿瘤第四位,5年生存率不到15%。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具有易复发和易转移等特点。目前,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食管癌在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有效的诊断技术,食管癌发现时多数已经处在中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早期诊断食管癌的方法,并从分子水平探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备重要意义。微小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的3’ UTR区结合抑制基因转录后的翻译和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miRNAs是在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转移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s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其生物学功能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调控的靶基因不同。不同的miRNAs可能调控着同一个靶基因,而一个miRNA可以调节许多不同的靶基因。miRNAs靶基因的预测是研究miRNAs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因此,揭示肿瘤中差异表达的miRNAs与靶基因之间调控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论文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三个抑癌作用的miRNAs(miR-99a、miR-145和miR-125b)和一个具有致癌作用的miRNA(miR-1470)在食管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发现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iR-99a、miR-145和miR-125b表达显著下调;miR-147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分析GEO-Dateset数据库,我们发现在GSE43732、GSE59973和GSE61047数据集中miR-99a、miR-145和miR-125b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同样显著下调,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芯片结果。接下来我们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研究了miR-99a、miR-145和miR-125b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过表达miR-99a、miR-145和miR-125b可以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分子水平的研究进一步发现miR-99a、miR-145和miR-125b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CCNA2、CCND1和CCNE1的mRNA水平从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miR-99a、miR-145和miR-125b通过调节Slug诱导的EMT和MMPs分子从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miRNAs通过调节靶基因的3’ UTR在肿瘤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我们通过分子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报道发现miR-99a、miR-145和miR-125b通过各自的靶基因调控着肿瘤的恶性表型。我们发现miR-99a通过负调节靶基因IGF1R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miR-145通过负调节靶基因SP1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衰老、迁移和侵袭过程。miR-125b通过负调节靶基因HMGA2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衰老、迁移和侵袭过程。本论文重点研究了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miRNAs的致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为揭示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运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食管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