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每年近15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感染乙肝病毒者有20亿人,其中有2.4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HBV表面抗原阳性者大约有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致病因子不去除,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长期发展必然会导致肝硬化。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主要手段是经皮肝穿技术,但由于其无法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受一定的限制。目前超声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对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还需要有力的实验论证,本研究采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TE)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大鼠模型,将弹性结果与肝活检病理结果相对比,研究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大鼠肝纤维化分级中应用价值,为临床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提供初步参考。研究目的利用RTE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大鼠模型进行检查,探讨其在大鼠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实验动物SPF级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2只(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LSCXK-20130001),体质量240~268g,平均(250.2±9.1)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4只大鼠为实验组,另外8只为对照组。2.研究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4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采用体积分数60%CCl4橄榄油溶液给予大鼠灌胃,以形成不同纤维化分期的大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最后对大鼠进行弹性成像检查并分析弹性图,获得12个弹性参数,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组间大鼠各弹性参数的差异,然后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除复杂度、一致性及相关性外,其他弹性参数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大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病理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与大鼠病理分期相关性最好(r=0.891,P<0.001),以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判断不同分期大鼠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对照组+S0期)、0.963(≥早期肝纤维化S1+S2期)、0.969(≥中期纤维化S3期)、0.948(早期肝硬化S4期)。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大鼠肝纤维化分期中有良好的评价价值,能够为临床无创性诊断纤维化提供初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