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 ——以天津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城市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虽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但城市当前仍面临诸如气候变化、人口暴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威胁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纷繁复杂的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形态是造成城市问题的根源得到学者的广泛共识并指出对可持续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故将塑造可持续城市形态作为建设可持续城市的重要空间手段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系统地提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评估内容并能实现完全量化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的研究更少。为此,基于不忘设计美好城市的初心,牢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本文开展可持续城市形态本质、评估、优化的研究并以天津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可持续城市形态本质探讨,在于明晰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核心内涵,为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首先分析新时期可持续城市价值观转型,明确当前城市研究的根本价值取向。其次采用哲学思维分析可持续城市形态蕴含的哲学价值观;接着在界定可持续城市形态要素并分析其可持续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哲学观与形态要素的内在关联,以此将形态要素作为哲学观价值取向的体现对象;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得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本质并分析其对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内容和优化策略的启示。第二部分是确定可持续城市形态的评估内容和量化方法及实证分析。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于明确形态的可持续性表现。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作为评估理论依据,在分析理论对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适用性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内容、量化方法及结果判定思路。评估内容包含:形态非线性特征评估、形态空间流动性评估、形态局部与整体协调性评估、形态多样性评估、形态要素标识的优势评估等五个方面。确定的量化方法为:(1)以分形理论为技术手段评估形态非线性特征,在阐述技术适用性基础上,采用与理想分维数值的差距和实际分维数值的显著性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形态非线性特征;(2)以空间句法为技术手段,在阐述技术适用性基础上,采用基于整合度和选择度的空间效率概念评估空间流动性,并详细阐述原理及计算方法;(3)基于空间句法参数整合度内涵,将分别代表局部与整体的局部与全局整合度点集置于同一散点图中,分析代表局部地区的点集在整个地区点集中的线性特征及位置,以此评估局部与整体协调性并系统阐述评估原理、判断标准及方法;(4)提出可持续城市形态多样性的三种类型,以生物多样性衡量方法为依据,确定每种类型量化方法;提出分析多样性和空间效率契合度的量化方法以评估多样性的空间效能,作为形态多样性评估的重要方面;(5)从形态要素的适应性、连接性、复杂性等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以评估标识优势,并详细阐述采用路径网络分析法量化连接性、复杂性指标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将评估内容与量化方法在天津市中心城区85个街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在形态非线性特征评估方面,当前中心城区形态维数与理想维数差距较大趋于僵化且不同功能用地分形维数变化明显。(2)在形态空间流动性评估方面,随着空间尺度半径的增加,空间效率呈同心圆化趋势,中心空间效率最高,向外围逐步降低。(3)在局部与整体协调性评估方面,中心六区大部分街道协调性较好,中心城区边缘地区协调性较差,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区整体的协调性非常完美。(4)在形态多样性评估方面,城区的三条石、大胡同、劝业场、南市、新兴等街道差,其他街道较好,老城区以及中心城区东北、西部边缘和海河下游街道空间效率与多样性契合度较差。(5)在形态要素标识优势方面,老城地区形态要素标识优势性最好,中心城区外环西路和北路一线街道的优势性较差。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以把握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验证评估结果并进行详细解读,以证实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第三部分是可持续城市形态优化策略分析。在于明晰如何实现形态的可持续性。提出“局部紧凑—整体可达”形态优化模式,并阐述优化模式消除紧凑城市劣势的作用机制以增强模式的有效性。在分析评估内容、优化模式和形态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规划设计、技术及政策支持等两方面策略。在规划设计策略方面:(1)提出区域形态优化策略,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基底;(2)以地块、道路、开敞空间等形态要素为对象,提出体现评估内容的优化策略;(3)提出构建生态网络和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细部构造设计的优化策略。在技术及政策支持策略方面:(1)提出智慧城市、信息通讯和优化实施等技术支持优化策略;(2)提出政府机构主导和居民民主参与等政策支持优化策略。以此为依据,同时根据天津市中心城区可持续城市形态评估结果,提出具体形态优化策略:(1)积极盘活城区存量建设用地,降低分形维数以优化城区分形结构;(2)以形态要素为对象,明确优化思路,以85个街道评估结果为依据分别提出形态优化策略;(3)以城区水系、公园绿地等自然景观为基础构建生态网络,提出增强城区生存环境基底的策略;(4)以住宅建筑为起点、日常服务设施为终点,道路为网络,采用Rhino技术平台模拟每个街道适合慢行出行的道路及出行环境优化重点;(5)提出政府主导和居民积极参与优化以规范形态主体行为的策略。本文采用哲学思维反思可持续城市形态本质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形态评估内容和量化方法,丰富了可持续城市形态的研究理论;同时基于天津的实证分析证实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落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必须承担起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建设工程法规”的思政入课实践方法和教学设计展开探索,基于互动教学,列举主要章节思政元素如何与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融合培养。
<正>一直以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都吸引着大家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黄金面具”的问世,让古埃及的十八王朝为人所熟知,但作为古埃及文明中的“他者”,有关第二十五王朝的故事,人们知之甚少。作为埃及学发端之地,卢浮宫博物馆的考古团队实时跟进考古发掘,历时近十年,如今仍在位于苏丹的麦罗埃金字塔群不远的哈萨地区进行着挖掘探索工作。在此坚实的基础上,卢浮宫博物馆在今年推出了第一个关于古埃及努比亚王朝的展览。这次
期刊
高校的成本核算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财务信息水平、成本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高校经济资源正确、安全的必要条件。高校的内部部门层次多,需构建出协同合作、分工明确的运行机制来提升管理质量。长期以来高校教育资金多来源于国家拨款,而成本核算的目的则是最大程度控制各项的支出,增强经济效益。在具体实施下,高校对于教育成本核算和内在动力控制方面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在成本核算中缺乏全面科学性。本文针对大
大运河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人工运河,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我国已将大运河保护作为国家战略。大运河沿线古镇聚落镶嵌着大运河的历史基因,因而读懂、保护和发展大运河沿线古镇聚落就是关系大运河保护和传承的首要课题。纵观大运河,鲁运河段不仅是大运河全段中海拔最高、船闸密度最大、水利工程成就最集中的河段,而且也是历史文化遗存和物质文化遗存保留最好的河段,特别是鲁
2019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为高校成本核算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高校的管理需求,也必然要加强成本核算。文章从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的高校成本核算价值开始论述,探讨了该制度对高校成本核算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的高校成本核算的现状,并提出建设高校成本核算体系的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规范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对古埃及王权的研究,学界往往侧重于对其神圣性,以及与其有关的符号和文字进行讨论,而较少关注与其自身及发展有关的建筑物。位于埃及南部边境的埃里芬梯尼城,无论是从其位置还是自身所拥有的条件来看,都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讨论空间。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早王朝时期到古王国末期时期埃里芬梯尼城中标志性建筑的发展与演变,试图从王权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王权在经济属性上的要求以及王权自身的崩溃所带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
学位
通过调查浙江省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现状,提炼出其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并就如何推动大学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出建议。
本文立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际,结合"工程建设法规"课程的特点,阐述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设计,从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论述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