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维系家庭、安定社会、繁荣文化以及培育爱国之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孝道的这种历史作用,使得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想信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传统孝道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是在宗法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自汉代以后,当权者提出了“以孝治天下”,使得孝道的外延大大扩展,内涵和政治紧密结合,使得孝道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传统孝道中被灌入大量统治阶级的意识,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愚忠愚孝的观念,成为奴化人民的工具。
因此,我们在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时候,不能全盘地、不加分析地继承,也不能全盘地、不加分析地否定。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孝道文化发扬光大。研究孝道对于全面深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本质,对于正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原则和阶级分析原则为指导,通过论述传统孝道观念,分析和揭示了中国传统孝道中的精华,探究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中的根源性作用。通过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挖掘孝道观念存在的合理价值,重塑新时期的孝道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理论上的论证和实践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