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基地再生水回用于铜管循环冷却热交换系统工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水既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也能有效的保护环境,它将成为未来工业用水的趋势。国内外对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再生水回用于铜管热交换系统工艺研究却鲜有报道。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过程中常出现结垢、腐蚀、微生物滋生等问题,而在使用铜管热交换系统时,冷却水中的NH4+-N更易腐蚀铜管。本课题针对东风公司襄阳热电厂铜管热交换循环冷却系统安全使用再生水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对20%的生活污水和80%的生产废水混合型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达标后出水作为铜管热交换循环冷却系统的循环冷却用水,以期为该项目提供设计和运行参数。  试验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平流沉淀池+超滤膜+消毒”的中试装置,研究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优运行工况和最高负荷量,以及外加碳源对反硝化除氮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旋转挂片小试试验,评价铜管在不同氨氮浓度下的腐蚀年限,以及不同因素对铜片腐蚀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1)该工艺对COD、NH4+-N、TN和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99%、96.94%、16.00%和8.11%,出水COD<27.23mg/L、NH4+-N<0.36mg/L、TN<15mg/L;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对TP去除不稳定,在平流沉淀池前投加30 mg/L十二水硫酸铝钾溶液时,总磷去除率为88.75%,稳定在0.5 mg/L以下,水质能够稳定满足铜管热交换系统回用标准,其他重金属等指标也均能满足再生水回用标准。  (2)中试的最佳运行条件为:进水量为1.0m3/h,气水比为1:1,反硝化滤池投加18 mg/L无水乙酸钠溶液,平流沉淀池投加30 mg/L十二水硫酸铝钾溶液,24小时反冲洗一次。  (3)外加碳源试验研究表明:投加无水乙酸钠优于不投加任何物质对氮的去除效果,不投加任何物质优于投加10%原水(污水厂进水)对氮的去除效果。  (4)铜管腐蚀速率随着NH4+-N浓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当使用铜管热交换系统时,若以铜管腐蚀损失20%为更换新铜管为前提,NH4+-N为0.5mg/L时,铜管的寿命为10年;NH4+-N为1.0 mg/L时,铜管的寿命为6年;NH4+-N为2.0mg/L时,铜管的寿命为2年,建议使氨氮浓度<0.5 mg/L,以延长铜管寿命。  (5)铜管腐蚀影响显著性因素的顺序为:pH>NH4+-N浓度>曝气量>温度,铜片腐蚀最小的试验条件为温度25℃,曝气量0 L/h,pH9,NH4+-N浓度0.5 mg/L。
其他文献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由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高差十分显著,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很不均匀,对地基基础而言,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基础内力与地基反力差异
大跨度网壳结构因其突出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影剧院、展览馆、飞机库、航空港、体育场馆、车站、煤棚、仓库、工业厂房等建(构)筑物中,并且日趋多样化、大型化、复杂化。作用于此
土样的扰动对试验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土样在取土时的应力释放是引起土样扰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常规的勘察试验仍没有充分考虑到土样的扰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到
岩溶塌陷是覆盖型岩溶发育区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该文结合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枣庄市市中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地环院发[2000]114号文),对枣庄市市中区1996年以来发生的
报告在全面、概要地介绍地铁与轻轨交通工程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城市地铁与轻轨交通工程从土建设计到施工等各个工程环节的风险源(风险因素)、及其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在加筋土体稳定性研究中,有关筋-土接触面上的筋土作用分析对于正确建立加筋土结构本构模型以及指导合理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是在对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与
水,作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问题,解决缺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
该研究是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韩家岭隧道开展的.该隧道位于大连市金州区北部约6.5km处,原沈大高速公路西侧,全长460m,横穿韩家岭山体.隧道断面呈近似椭圆形,净宽19.24
随着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日益发展,混凝土断裂机理的研究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双参数模型和双K断裂准则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对混凝土双参数模型
由于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优势,试点工程已受到了开发商和用户的欢迎.该文针对该体系中的板柱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和该课题组已有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