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拉身份认同的荆棘之路——拉康式心理分析解读《我的母亲自传》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买加·金凯德,一位出身于安提瓜的美籍作家,被誉为当代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作家,被比喻为来自加勒比海带刺的黑玫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涉及到母女关系和殖民主义的主题。《我的母亲自传》是一部以一个加勒比妇女为自述者,回忆她一生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耗费了金凯德五年的写作时间,赢得广泛认可并一度跻身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成为金凯德最重要的代表作。  本文采用拉康的三界理论,将小说主人公雪拉的主体形成过程置身于语言和父法的维度中进行解读,把雪拉的认同过程贯穿于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处在想象界中镜像阶段的雪拉自恋的把镜中的镜像认同为自己的理想镜像,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漂亮高雅的女性,而且是一个征服者。然而这个理想镜像的认同建立在误认和虚幻之上,是一种异化认同,所以这种理想自我在后来的经历中受到侵凌,造成自我的分裂。接着雪拉进入到象征界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在象征界中,雪拉意识到殖民语言和父权制度的存在,受到其双重压迫,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充满殖民和父权意识的社会,为了构建自己的身份,雪拉必须接受殖民语言,认同“父亲之名”。但是雪拉从未停止追寻在实在界中那种母子完满一体,无缺失完美的状态。然而实在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到达的,要想摆脱压迫,获得自由,进入无所不缺的实在界,只能通过梦和死亡实现。  该论文通过拉康的三界理论再现黑人女性雪拉认同的荆棘之路:想象界中理想自我的破灭,象征界中无法改变的殖民语言和父权制度的双重压迫,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实在界的无法获得,旨在揭示黑人女性在殖民主义和父权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中很难推翻社会所赋予的传统黑人女性角色,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牙买加·金凯德在文本中也流露出女性只能通过梦和死亡的形式摆脱压迫,获得自由,实现自我。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影视作品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创造和发展的文化和文明为全人类所共享成为可能。影视作品在很多方面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元话语策略,在学术写作中被广泛应用。作者常用模糊限制语用来表达对所指意义保守的评估,对所指意义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所述观点的自信程度,达到保留协商空间的
近年来,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及其作品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特别是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的国际销量一路看涨。其中,英文版本的译者葛浩文对于莫言及其作品的海外传播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