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采用基本的岩性分析实验,对贵州盘县矿区的火铺矿和土城矿的基本矿物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无论是土城矿的煤矸石还是火铺矿的煤矸石矿物化学组分的含量顺序为: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P2O5>MnO。由于风化程度的不同,SiO2的含量呈现煤矸石山底部表层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煤矸石山底部表层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新鲜混合煤矸石;Al2O3的含量为煤矸石山顶部内里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煤矸石山底部表层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新鲜混合煤矸石;Fe2O3、MnO、CaO、MgO、Na2O、K2O、P2O5的含量基本上是新鲜混合煤矸石>石煤矸石山顶部内里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煤矸石山底部表层高度风化混合煤矸石,这可能是由于经过长期的风化煤矸石内部的复杂结构发生变化所致。通过连续萃取法对两矿煤矸石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硅酸盐态和易还原态占全部赋存状态的主要部分,这两者相加超过了元素状态总量的80%。从所分析的8种元素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元素均以非常稳定的硅酸盐态及易还原态为主,但是硅酸盐态元素化学活性相对较低,对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也就为资源化创造了条件。动态淋滤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pH的溶液淋滤两矿的煤矸石,最后结果大多趋于一致,说明雨水酸度的变化对淋滤液浓度影响不明显,但从长远看,淋出液中的有害元素随着时间的增长将不断积累,它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目前,对研究区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探讨在于正确地评价其特殊的资源属性,从而优选出合理的资源化方法和技术,使之既在技术上可行,又在经济上有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既要符合在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又要实现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变废为宝新路子,为资源枯竭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