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单原子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原子催化剂是多相催化研究的前沿,目前其活性组分多为贵金属,研制性能优良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尤为必要。M-N-C(M=Fe,Co,Ni等)是典型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氧还原等电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可媲美Pt/C的催化活性,但在热催化反应中研究较少。本论文选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为探针反应,以研制高活性、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为目标,通过创新方法制备了一系列M-N-C单原子催化剂,并用压缩CO2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发展了绿色高效的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新途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碳/氮源、热解温度和气氛对M-N-C催化剂的织构性质、金属的分散状态、电子性质进行调控。以Ni(OAc)2、Co(OAc)2和Fe(OAc)2等醋酸盐为金属源,以谷氨酸、4-甲基咪唑、三聚氰胺、双氰胺等为碳/氮源,以氧化镁、蒙脱石、氯化钠、纳米二氧化硅等为模板剂,在N2、NH3及H2气氛下高温焙烧去除模板制备M-N-C单原子催化剂。采用XRD(X射线衍射)、XAF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HAADF-STEM(球差电镜)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金属以单原子形态分散,负载量最高可达3.5 wt%,且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436~1042 m2g-1)。(2)借鉴均相催化中改变配体数量调控金属中心几何和电子性质的策略,通过调变单原子的配位环境来优化其催化性能。改变焙烧温度和气氛,对Ni-N-C等单原子催化剂配位环境进行调控,定量分析热解过程尾气的实时变化,实现热解过程的动态监测。研究发现,NH3气氛下,低于700℃时NH3可与含氧官能团反应实现氮掺杂,Ni-N配位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于700℃,NH3对碳基底的刻蚀作用导致Ni-N配位数急剧下降,进一步H2气氛处理,可使Ni-N配位数和金属原子的氧化态继续降低。所得催化剂用于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目标产物3-乙烯基苯胺的选择性>99%,Ni-N-C和Co-N-C的TOF值(转化频率)分别达到60.2h-1和152.3h-1,是目前所报道同类催化剂的最高值,甚至优于Au/TiO2催化剂。同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解析催化剂结构,以Ni-N配位数为参量建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发现Ni-N配位数越低,Ni的氧化态越低,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越高。(3)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思想,以谷氨酸为碳/氮源,纳米二氧化硅为模板剂,Co(OAc)2和Fe(OAc)2为共同金属源,N2气氛下焙烧构筑CoFe-N-C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80℃、3 MPa H2、反应8 h),该催化剂获得100%转化率,远高于Co-N-C(58.7%)以及Fe-N-C(无活性),系列对比实验说明Co、Fe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通过XAFS、穆斯堡尔谱等表征对两种金属原子协同加氢机制进行研究,发现CoFe-N-C较Co-N-C中Co的电子密度以及Co-N(O)键长均有所增加,说明Fe原子的引入调变了 Co中心的配位和电子结构,故而改善了其催化性能。(4)以压缩CO2代替传统有机溶剂,建立Co-N-C单原子催化剂催化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的绿色路线。用1,10-邻菲罗啉为碳/氮源、Mg(OH)2为模板剂、Co(OAc)2为金属源,制备Co-N-C单原子催化剂。通过调控反应温度、H2分压以及CO2压力,调变CO2溶剂性能,优化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反应。发现随CO2压力增大,3-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在PCO2=5.0MPa(总压8.1 MPa)时转化率达到最大值(100%),增大或降低CO2压力均会导致转化率下降,目标产物3-乙烯基苯胺的选择性>99%。通过3-硝基苯乙烯/CO2/H2三元体系的相行为和动力学研究,发现在PCO2=5.0 MPa(总压8.1MPa)时,存在富CO2/H2气相以及膨胀液体两相,而大量CO2溶于底物液相增大了 H2的溶解度并使H2的反应级数从0.5降为0,从而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其他文献
大型飞机的研制水平是国家工业、科技等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飞机部件装配作为飞机研制的关键环节,其精准执行对提高飞机气动性能和服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如平尾升降舵等由薄壁类零件构成的飞机部件,需以工装为定位基准进行装配,飞机零件尺寸误差、工装实时定位误差都将诱发飞机部件装配超差。同时,飞机部件与工装之间几何误差耦合交错、相互扰动,致使飞机关键薄壁件形面超差与工装定位器精度丧失同时发生且互为诱因,难
地热能是赋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储量极其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尤其是深层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有可能成为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干热岩的渗透性极差,需要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热储改造后才能进行热能提取。传统以水力化为主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简称EGS)虽然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但仍未实现干热岩地热能的商业化开采,因此探寻新的
现代工程系统是尖端科技高度融合的机械、电子、液压和控制一体化复杂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随着航空航天和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发展,复杂系统可靠性研究已纳入到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如何保证复杂系统高可靠性,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维修决策,已经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本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复杂性、多态性和不确定性等视角对其可靠性分析和选择性维修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复杂系统可靠性分
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备清洁烃类液体燃料和低碳烯烃(C2=-C4=)等化学品,能够丰富我国的能源供应网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Fe基催化剂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及高的逆水煤气变换活性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χ-Fe5C2被公认为Fe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相。然而,目前χ-Fe5C2催化剂制备流程复杂、χ-Fe5C2含量普遍不高及合成机理不明晰。本论文从χ-Fe5C2催化剂调控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冰状的晶体化合物,通常在气水共存和高压低温的环境条件下生成。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最早是在天然气输运管道中被发现的,由于管道内生成的水合物通常会发生沉降堵塞,进而会对天然气开采输运过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管道内的水合物堵塞情况发生,需要针对水合物堵塞的机理与特性开展研究。本文通过研究管道内水合物颗粒的运动机理来分析水合物堵塞的成因,阐明管道内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变化
近年来,船舶喷气减阻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环境友好、造价低廉、具有良好减阻潜力等明显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喷气减阻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微气泡减阻和气层减阻。喷气减阻想法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喷气减阻效果在实验室和实际船舶应用中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研究喷气减阻的特性和机理。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源工具OpenFOAM,建立喷气减阻数值模型,并结合实验结果,对喷气减阻的特性
植被生产力通常随林龄而变化,但其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了解。同时,植被生产力是调节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之间反馈的重要组分。因此,理解植被生产力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模拟方法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植被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关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却忽略了林龄对植被生产力的调控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研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检测生物和化学分析物表面生物亲和吸附的理想方法之一。束缚在金属/介质分界面周围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对倏逝场内的介质折射率变化非常敏感,可用于检测与折射率有关的物理及化学参量。目前,传统表面等离激元传感技术在检测低浓度生物分子分析物时存在灵敏度技
超弹性材料也称为Green弹性材料,其本构关系可由应变能函数表示。这些材料组成的球形结构(如空心球体、球壳和球膜等)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以及体积大、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航空航天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特别地,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动态加载的作用(如常值加载、周期阶梯加载和简谐周期加载等),因此在超弹性结构的设计中,变形、运动、失稳和破坏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
我国大城市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疏散化趋势,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其行政区划内都出现了所谓郊区化的现象。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这是构成完整的城市发展历史过程的一个必然阶段。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这种具有“逆城市化”特征的疏散化现象,与传统的、经典的城市化现象,二者之间在时间交集上存在着什么关系;或者说,疏散化现象出现在城市化的什么时间节点或区间。从我国大城市地区已有的现象或实践中对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