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本研究选择具有低毒性、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作为主要材料,构建壳聚糖衍生物/DNA复合物纳米粒基因给药系统,以期实现体内外高效的基因转染和体内有效抗肿瘤基因治疗。采用生物酶降解法制备得到分子量为17.5 KDa的壳寡糖,以碳二亚胺为偶合剂合成壳寡糖硬脂酸嫁接物(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grafted stearic acid, CSOSA)。硬脂酸修饰比例为3.46%和20.7%的嫁接物,其在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120 g/L和0.091 g/L。以荧光质粒DNA(pEGFP-C1)为报告基因,考察CSOSA胶束密接DNA前后粒径与表面电位的变化、对DNA密接能力和保护DNA免受核酶降解的能力。以LipofectamineTM2000为对照,CSOSA/pDNA复合物基因转染研究表明,嫁接物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受血清、精氨酸等因素的影响。细胞毒性研究表明,CSOSA嫁接物的细胞毒性明显小于脂质体。采用高碘酸法,合成的小分子量PEI修饰共聚物(Polyethylenimine conjugated stearic acid-g-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SOSA-g-PEI),其离子缓冲能力显著提高,与质粒DNA复合形成的纳米粒粒经为100-200 nm。凝胶电泳阻滞分析显示,共聚物具有密接、压缩质粒DNA的能力,同时共聚物可以保护DNA不被核酶降解。共聚物在MCF-7和HeLa细胞系的IC50分别为400μg/ml和450μg/ml,细胞毒性均明显小于LipofectamineTM 2000。体外细胞转染实验发现,共聚物载GFP质粒于转染后48h有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率达到30.6%),且72h有所增加。随着共聚物/DNA的复合比例的增加,细胞转染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现象,且在质量比80左右达到最大值。在血清和精氨酸存在条件下,CSOSA-g-PEI/pDNA复合物的细胞转染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与LipofectamineTM 2000阳性对照相当。体内抗肿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介导的治疗基因给药系统可有效地抑制肿瘤地生长(抑瘤率为62.34%)。治疗期间,观察动物体重,发现共聚物/PEDF质粒给药组的体重和阴性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而化疗药组的抑瘤率为79.73%,但显示了较强的毒性。
其他文献
H3受体是组胺受体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一种突触前自身受体,可以调控组胺的释放。同时也是一种异身受体,可以调控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的释放。H3受体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可通过抑制H3受体从而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中枢疾病而备受关注。而H3受体激动剂则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心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运用艺术作品来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是艺术家审美地掌握世界、创新世界、创造人的生命形象的精神产生过程。在分析创作过程中的各
本实验利用组氨酸脱羧酶基因敲除小鼠(histidine decarboxylase knockout mice, HDC-/-,小鼠体内缺乏组胺)研究组胺对初级感觉神经元(DRG神经元)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1.8(Nav1.8)的表达和功能、DRG神经元兴奋性及动物疼痛感受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HDC-/-小鼠伤害感受DRG神经元(小直径的DRG神经元)中Na,1.8的表达及电流密度增加,活化及失
红花(Flos Carthami)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降血压、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黄酮类查尔酮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红花品质的优劣。因此,从cDNA水平研究与HSYA紧密相关的基因,将为从分子水平调控红花品种提供有效途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