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沿海城市人口增长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水浴场的污染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娱乐用水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肠胃炎等疾病的报道在国内外屡见不鲜,用大肠菌群等指示菌来评价水质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因此,为减少娱乐用水风险,建立海水中致病性细菌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建立了15种浴场中常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绿脓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创伤弧菌、粪链球菌、霍乱弧菌(非O1)、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豚鼠气单胞菌)的 PCR检测方法,以及其中六种(嗜水气单胞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溶藻弧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我国四个重点海水浴场中主要致病菌的调查。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2012年8-10月,于大连星海浴场,采集表层海水,采用PCR方法调查浴场表层海水中这15种致病菌。调查结果为:在所采集的50份样品中,各种菌的检出率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豚鼠气单胞菌(16%)、嗜水气单胞菌(12%)、副溶血弧菌(12%)、粪链球菌(10%)、单核增生李斯特菌(4%)、溶藻弧菌(4%)、肠炎沙门氏菌(2%)、大肠杆菌O157:H7(2%)、绿脓杆菌(0%)、产气荚膜梭菌(0%)、痢疾志贺氏菌(0%)、空肠弯曲杆菌(0%)、创伤弧菌(0%)、霍乱弧菌(非O1)(0%)。由此可见:大连星海浴场中主要存在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粪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溶藻弧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依据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该浴场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最为严重。 2)2013年8月,于全国4个重点海水浴场(北戴河天马浴场、大连星海浴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宁波松兰山浴场),在游泳区设置3-5个站位,用PCR方法对采集的共15份海水进行15种致病菌的检测。调查结果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和大连星海浴场中检出了嗜水气单胞菌,宁波松兰山浴场检出了溶藻弧菌,四个浴场均未检出其他病原菌。这一结果说明北戴河天马浴场水质较好,致病菌较少,其他三个浴场受到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 3)2013年8月,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溶藻弧菌六种浴场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对上述65份海水样品进行了基因芯片检验,结果显示,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验结果与PCR检测结果100%吻合,说明基因芯片检验方法可靠,结合其具有高通量的优点,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可以考虑应用该方法。 本文建立了海水浴场中常见人类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快速筛查海水中的致病菌,为预防及诊断相关传染病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其中,海水浴场中多种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在国内尚未见到报道,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且有效减少交叉污染概率的优点,是海水浴场中人类致病菌引发疾病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技术,可为评价浴场海水致病菌引发人类健康风险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