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单轨吊用动态无线供电系统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色智慧矿山概念的不断发展,对处于高瓦斯粉尘的矿井下用电设备的安全用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矿井下用电设备的供能方式主要有三类,即通过受电弓架线接触性供电、柴油机供电和蓄电池供电。单轨吊车以其具有牵引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煤矿开采运输系统中。对于单轨吊车而言,采用接触性供电的方式会由于电线的接触产生火花,甚至爆炸;采用柴油机供电易污染环境,且柴油不可再生,非绿色环保;采用蓄电池会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无法进行远距离的施工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动态无线供电技术应用于单轨吊车系统,既可以避免接触性供电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又可以克服柴油能量不可再生及蓄电池供电方式带来的续航里程不足问题,且能降低车载电池容量需求,提高电能补给的便捷性。针对矿井下单轨吊车无线供电系统的设计,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矿井下单轨吊车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能量核心——耦合机构进行分析和对比,建立耦合机构的磁路模型,从磁芯用量、实际安装环境约束及线圈缠绕设计等多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了适用于矿井下单轨吊车无线供电系统实际应用的耦合机构结构。其次,从工作频率的选定、减少线圈和磁芯耗材、降低电容电感电压及电流应力及提高系统的耦合性能的角度出发,对耦合机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了传输功率为20k W的耦合机构具体参数。从降低电磁辐射,保证单轨吊车车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单轨吊车供电系统的电磁屏蔽结构,使工作人员所处电磁环境低于国际标准阈值。随后,设计了无线供电系统供电电路,确定了发射源和接收端变换器的结构,及采用的补偿电路形式。针对电池负载恒流充电需求,设计了合理的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得到验证。针对系统的各部分损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便对系统设计方案做出评价。最终,搭建了单轨吊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原理性样机。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频率为85k Hz下,1k W的动态供电,磁耦合机构效率为93%,同时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控制电池充电电流恒定。系统在移动过程中,输出功率波动仅为2.43%,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对于立方英寸平衡力式继电器而言,其力学性能仍然是制约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主要问题。机械设计的不合理,以及依靠人工调试及半自动化装配生产使产品质量分散性大,是导致批次产品抗振动合格率和可靠性极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考虑装配工艺的稳健设计方法及工艺参数优化与改进技术,从产品本身性能和装配工艺上双重保障产品的耐力学性能,进而提高其抗振性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继电器振动失效问题,对继电器的结构及
电池储能系统在各领域受到广泛应用。常规的集中式充电机结构限制了储能系统的可扩展性,而分布式充电机的结构则具有良好可扩展性与高可靠性。针对储能系统对灵活、可扩展的结构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直流母线的分布式均衡充电系统,借助直流母线与双向直流变换器模块实现分布式充电与电池的组间均衡功能。本文从系统的基础模块双向直流变换器出发,进行了变换器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均衡充电系统均衡模式的控制
调频调幅单相逆变电源作为智能电表校验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校验的精度。一个优良的调频调幅单相逆变电源要求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具有较低的输出稳态误差、具有较好的输出波形质量。基于此背景提出一种准单级式的调频调幅单相逆变电源设计方案,并在该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稳态误差抑制策略,以提升智能电表的校验精度。首先,针对传统调频调幅单相逆变电源通常包含两个高频
电磁继电器作为典型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家电等电气与电子系统中。电磁继电器的触簧系统具有导通和分断电流的作用,是其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准确评估电磁继电器的连续通电能力及其电接触可靠性,本文以电磁继电器的触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回路电阻和接触温升分别开展了理论建模分析、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完整提出了包括触点接触电阻在内的触簧系统回路电阻和接触温升的理论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
APFC技术在抑制网侧谐波污染、提升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单级桥式PFC变换器结合了APFC技术与桥式DC-DC拓扑的优势,具有开关器件少、功率密度高、桥臂开关管不存在直通问题、效率高等优点,在中大功率场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在工程应用中,存在变压器偏磁问题、输出电压低频纹波大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变换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
多能互补型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多种能源、多种负荷的能源系统,可弥补可再生能源输出不稳定、间歇性强的劣势,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多能互补型微电网中供能设备、储能设备、负荷种类众多,对微电网进行规划配置是稳定运行的前提。同时,微电网内供能关系复杂、能量之间耦合,对各设备单元的功率进行优化是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首先,本文提出多能互补型微电网的结构,分析微电网系统整体的工作模式和各设备单元的工作
现代电气装备中电缆是必不可少的元件,承担了电能供给和信号的传输功能,是影响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电缆硬故障往往是由软故障发展而来的,如能在电缆发生短路或断路等硬故障前检出软故障,可有效提高装备运行可靠性。在实际使用中,电缆多呈网络结构,目前尚无成熟手段能够实现电缆网络软故障的检测与定位。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时间反演—多信号分类(Time ReversalMultiple Signal Cl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是安全稳定控制的重要依据,对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电网的大规模互联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故障发生后能及时识别系统的稳定状态,确定系统失稳的严重程度,准确快速地切除故障。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快速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帮助操作人员迅速掌握故障后系统的稳定信息,以便于进一步采取措施清除故障。为此,本文
综合能源系统含电、热、冷、气等多种异质能源网络,多能流通过耦合设备相互影响,有利于促进能源的互补替代和梯级利用,对提高综合能效具有关键意义。传统能流分析中,电、热、气等网络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思路各不相同,难以从本质上分析异质能源网络的耦合。对此,本文基于统一能路理论,提出了含压缩机的气网等效模型,推导提出热网水-热联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潮流计算及最优潮流问题。首先,建立综合能源
近年来,直流电网正逐渐向多端化、网络化、电力电子化发展,呈现出动态行为复杂、暂态响应快的特征,迫切需要灵活、精确、快速的仿真测试技术。其中,功率硬件在环仿真既能够模拟较大规模、可灵活修改的电网环境,也能够准确复现电力电子设备高速动态过程,正逐步成为直流电网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电力电子装置开发测试的有效手段。在功率硬件在环仿真中,仿真模型的离散化、接口硬件的非理想因素均会给系统引入额外的延时,影响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