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对千年的封建社会起到了重要社会伦理教化、政治思想统治作用。虽然孝道思想在千年发展过程中被披上封建色彩,但作为一种“善事父母”的思想将永远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丧葬礼俗是表达孝道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在当今的某些地方还有一定的遗留,从丧葬礼俗方面着手来考察传统孝道大致发展脉络和它的精华,这是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文章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孝道思想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已有文献、文章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对死亡和灵魂不灭观作了一个概括,认为不同死亡观产生不同的丧葬礼俗。而丧葬礼俗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中国人的死亡观可以概括为:死亡态度的神秘化、伦理化、政治化。死亡态度神秘化源于灵魂不灭观。灵魂不灭观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萌芽。在阶级社会里,由于统治者的需要,灵魂不灭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这就为丧葬礼俗的发展和深化提供了前提。第三部分阐述了丧葬及孝道的大致发展过程。丧葬礼俗在灵魂不灭观的前提上发展而来,但又充分反映了社会思想。丧葬礼俗成为展现和宣扬“孝道”思想的一个载体。孝道是以善事父母为前提,从而衍化出很多社会伦理、政治外延的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规范。孝意识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化、伦理化的“孝道”思想则荫芽于阶级社会形成过程中。西周时期,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基本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对“孝道”思想作了新阐释,丧葬与孝道是他们阐述的内容之一。从秦始,处罚不孝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移忠于孝;隋唐继承并发展了孝道思想;宋明理学对“孝”作了新阐述,使“孝道”思想走向了强化、僵化的道路;元朝统治者将理学从“民学”提至“官学”高度;明朝王阳明对“孝”作了更高度的评价;清入关以后接过了传承“孝道”的大旗,晚清,“孝道”被歪曲;民国以来,孝道思想虽然没被推翻,但受到很大冲击;从“五四”始,孝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全盘否定。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重新开始对它进行批判性的认识。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孝道与丧礼的关系。第五部分介绍绥德农村丧葬礼俗。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丧礼中的孝道思想。丧葬礼俗中体现的孝道思想有六方面值得当前社会学习。即:感念亲恩、尊重老人、长幼有序、死事哀戚、慎终追远、以身作则。当然丧葬礼俗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也有需要批判的方面。第七部分论述了丧葬礼俗在绥德存继之因。第八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文章对孝道思想的研究程度和研究意义。说明孝道思想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