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突出的辨析是非和舆论引导作用,在中国电视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大量涌现,媒介融合速度加快,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寻求与其他平台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系统性地探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是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的。本文拟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搜集了大量有关媒介融合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媒介融合的意义及影响、分析当前媒介融合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内容分析,以《中国舆论场》为例,探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探索,为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媒介融合对当今的媒介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概念界定日渐模糊、传播者的主导地位减弱,受众地位逐步上升、信息传递接受双方的互动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阐述了当前媒介融合环境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庞杂无序,信息接受率降低、信息同质化,造成媒介资源浪费、媒介融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这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前媒介融合的环境中遭遇的发展困境。第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受到来自新兴媒体的挑战,话语权垄断地位日渐消失;第二,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时效性上普遍落后于网络媒体与自媒体,导致受关注度降低;第三,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第四,专业评论人才的缺乏;第五,品牌意识薄弱,节目定位不明晰;第六,互动性差,受众参与度低,这些因素都是制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中,通过内容分析,探究《中国舆论场》节目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对节目进行的创新探索。通过对大量视频信息的编码和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在形式上,节目从互动性、即时性以及奖励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假设,对能够对节目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验证,得出总互动人数、总点赞人数和互动总次数会对节目收视率产生影响,使节目在兼具可看性的同时,增强了受众黏性。在内容上《中国舆论场》节目专注于对节目的时效性、选题多元化、评论专业化进行提升,试图打破传统新闻评论节目在融媒体时代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针对节目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作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得出微信阅读量和舆论场指数占比会对节目收视率产生影响。最后以前文的分析为基础,总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路径:第一,加强对受众的研究,针对受众习惯调整节目形态;第二,善于利用新技术,探索媒介融合新模式;第三,扎实节目基础,专注做好优质内容;第四,树立品牌意识,开发商业价值;第五,增强节目互动性。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未来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凸极同步电动机投励时刻的仿真模型,利用MATKAB6.0仿真软件对多个不同投励时刻(θ角)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曲线的分析,确定了同步电动机顺利牵入同步的最佳投励时
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盼望和猜想中,尼康终于揭开了D7000的面纱。尼康迷们对它的表现充满期待,不要再观望了,让我们带你近距离感受D7000的实力吧。
为了解决水轮机效率测量时测流中多路信号的同周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神经元芯片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实现了LonWbrks现场总线技术和在线可编程技术的优
本文对纤维织物摩擦材料在300MW汽轮发电机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纤维织物滑移层与原来相比,摩擦系数减小近一倍,滑移长度增长一倍,即增大了铜线顶匝的弹性变形区,减小轴
应用型大学建设格局逐步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资源勘查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特色专业,教师来源主要是重点高校博士生,缺乏野外工作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