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洲大蠊为研究对象,研究美洲大蠊对雄性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肠道抗菌能力和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待能为美洲大蠊作为昆虫饲料原料或功能性添加剂在肉鸡配合饲料中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495只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处理Ⅰ、处理Ⅱ为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分别用2.0%、1.0%、0.5%的美洲大蠊虫粉替代基础日粮中秘鲁鱼粉,比较各处理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肠道抗菌能力和肉质性状。试验全程按肉鸡营养需求分为0~3周龄和4~10周龄两个阶段饲养。试验结果:①生产性能:10周龄,三个美洲大蠊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料重比分别降低了8.06%(P<0.01)、6.05%(P<0.01)、5.24%(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分别降低了4.60(P<0.05)、2.51%(P>0.05)、1.67%(P>0.05);处理Ⅲ的体增重最高,死亡率最低,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提高3.45%(P>0.05)、1.87%(P>0.05),降低41.67%(P>0.05)、28.59(P>0.05);三个美洲大蠊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和尿酸含量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免疫功能:6、10周龄脾脏、胸腺、法氏囊指数以处理Ⅲ最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10周龄的三个美洲大蠊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有提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③抗氧化功能:4、6、8、10周龄的血清中T-AOC值均以处理Ⅲ最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4、6、8、10周龄的SOD值均以处理Ⅲ最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4、6、8、10周龄的MDA值均以处理Ⅲ最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④肠道抗菌能力:10周龄盲肠中大肠杆菌数,美洲大蠊处理组Ⅲ、Ⅳ、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以处理组Ⅲ最好(P<0.01)。⑤肉质性状:10周龄,处理Ⅲ、Ⅳ、Ⅴ的肌肉pH值、滴水损失率、肌肉剪切力、熟肉率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不显著(P>0.05);10周龄,对处理组Ⅲ肉鸡无公害检测结果表明:处理Ⅲ(2.0%虫粉组)的鸡肉重金属元素、微生物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结论:1.美洲大蠊作为昆虫饲料原料在雄性肉鸡配合饲料中可替代鱼粉,且有提高雄性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2.美洲大蠊能显著提高雄性肉鸡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抗菌能力,具有促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功能。3.美洲大蠊的作用效果与添加剂量存在正比关系。4.用美洲大蠊饲喂雄性肉鸡,不影响肉鸡的肉质性状,鸡肉可达到无公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