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主要项目,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探讨持续6周和12周的篮球和健美操及其组合运动对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组合项目的顺序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心理弹性在不同干预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抽取普通大学5个班级的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运动中等强度累积时间为30min(不包含准备活动和放松)的实验干预。使用梁宝勇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和段建华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持续6周运动后,大学生整体心理弹性及其各个维度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持续12周运动后,大学生整体心理弹性(P=0.021)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健美操组优于篮球组、篮球+健美操组、健美操+篮球组、对照组;对接纳性维度(P=0.021)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健美操组优于篮球+健美操组、健美操+篮球组、对照组;持续12周运动对心理弹性的改善效果优于6周运动效果和前测水平。(2)持续6周运动,大学生整体幸福感及其各个维度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持续12周运动,大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P=0.041)、忧郁和愉快的心境维度(P=0.034)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健美操组优于篮球组、健美操+篮球组、篮球+健美操组、对照组;精力维度在项目之间主效应差异显著(P=0.025),健美操+篮球组低于篮球+健美操组和对照组;健美操组优于篮球组和健美操+篮球组。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在项目之间主效应差异显著(P=0.023),健美操组优于篮球组和健美操+篮球组;持续12周运动的整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忧郁和愉快的心境维度的显著性优于6周和前测。(3)整体心理弹性及其接纳性维度、乐观性维度在健美操运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研究结论:(1)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越好。(2)健美操运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效果优于篮球运动,在接纳性维度较为显著。(3)单一运动项目比组合运动项目能通过心理弹性来间接提高主观幸福感;健美操运动通过对心理弹性整体和其子维度乐观性和接纳性的影响进而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篮球运动通过其接纳性维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4)健美操+篮球和篮球+健美操不存在顺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