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LAMF6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临床指标和免疫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LAMF6对CD8~+T淋巴细胞功能及其凋亡相关的影响。从而明确SLAMF6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SAA患者26例,诊断及疗效标准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以20名健康人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方案获天津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检测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治SA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然后与患者血常规、骨髓造血功能、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等临床及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LAMF6对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SAA患者骨髓中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进一步采用anti-SLAMF6 Ab阻断其功能,FCM检测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IFN-γ分泌量。第三部分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LAMF6对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RICD的影响,由上述方法获取SA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CD8~+T淋巴细胞,活化后用含IL-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使其增殖,加入T细胞活化扩增剂再刺激诱导其凋亡,FCM检测CD8~+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进一步采用anti-SLAMF6 Ab阻断其功能,FCM检测CD8~+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1、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SLAMF6的表达量为(54.05±13.0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77.8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2,P<0.001);2、SLAMF6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与血红蛋白(r=0.45)、血小板(r=0.5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0.4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0.47)、骨髓粒系百分比(r=0.48)、骨髓红系百分比(r=0.48)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骨髓淋系百分比、骨髓巨核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3、SLAMF6表达量与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表达相关性分析: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SLAMF6表达量与CD8~+T细胞穿孔素(r=-0.45)、颗粒酶B(r=-0.48)、IFN-γ(r=-0.44)表达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LAMF6对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阻断SLAMF6,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表达情况结果如下:anti-SLAMF6 Ab组与未处理组相比,CD8~+T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上调(未处理组vs anti-SLAMF6 Ab组,37.48±13.79%vs 51.96±14.59%,t=-4.967,P=0.008)、颗粒酶B表达量上调(未处理组vs anti-SLAMF6 Ab组,37.18±12.61%vs 50.22±16.02%,t=-4.406,P=0.012)、IFN-γ表达量均上调(未处理组vs anti-SLAMF6 Ab组,45.18±15.02%vs 62.14±15.77%,t=-4.420,P=0.012);第三部分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LAMF6对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RICD的影响1、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RICD水平及RICD通路蛋白SAP表达水平:初治SAA患者骨髓CD8~+T淋巴细胞RICD水平(41.50±13.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18.2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P<0.05),初治SAA患者骨髓CD8~+T淋巴细胞RICD通路蛋白SAP的表达量为(9.72±4.4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25.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P<0.001),PCR重复验证上述结果,得到同样结果;2、体外细胞实验阻断SLAMF6,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RICD水平变化:构建CD8~+T淋巴细胞RICD体系,再刺激诱导死亡后6小时、18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正常对照标本中,未处理组与anti-SLAMF6 Ab组相比,CD8~+T淋巴细胞RICD(18小时)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未处理组vs anti-SLAMF6 Ab组,18.22±4.55%vs 16.94±4.17%,t=1.302,P=0.2628),初治SAA标本中,未处理组与anti-SLAMF6 Ab组相比,CD8~+T淋巴细胞RICD(18小时)水平明显下调(未处理组vs anti-SLAMF6 Ab组,41.5±13.24%vs 31.96±8.32%,t=3.289,P=0.0302),CD8~+T淋巴细胞RICD(6小时)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SLAMF6、SA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且与造血相关指标呈正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阻断SLAMF6,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分泌上调;3、阻断SLAMF6,SAA患者CD8~+T淋巴细胞RICD水平明显下调SLAMF6作为负性免疫调节分子,通过调控CD8~+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分泌及再刺激诱导细胞死亡水平参与SAA的发生机制,其可能为CD8~+T淋巴细胞稳态调节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