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酸锆作为陶瓷釉料的乳浊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陶瓷生产行业,是目前陶瓷生产中无可替代的一种陶瓷釉用原料。随着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硅酸锆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课题基于已有的工艺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硅酸锆破碎工艺参数包括球料比、磨机转速、球磨时间以及助磨剂等进行了优化,以提高硅酸锆粉体的破碎效率,从而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同时针对硅酸锆破碎过程引入了磨矿动力学方程,为超细硅酸锆生产的磨矿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在600×520球磨机中进行硅酸锆湿法球磨,选取球料比、磨机转速、球磨时间作为研究的目标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获得了该球磨机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球料比为5:1,磨机转速48rpm,达到粉碎平衡的时间为22h。这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为磨机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通过对多种助磨剂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六偏磷酸钠、柠檬酸、三乙醇胺、乙二醇这4种不同类型的有效助磨剂。综合考虑电耗量与中位粒径值,确定四种助磨剂的最优掺量分别为乙二醇2‰,三乙醇胺1‰,柠檬酸2‰,六偏磷酸钠1‰。当粉体中位粒径达到2μm时,与未添加助磨剂的磨矿效果相比,添加助磨剂乙二醇的研磨时间缩短了37.7%,三乙醇胺缩短了17.8%,柠檬酸缩短了5%,六偏磷酸钠缩短了2%。在粗磨段加入相应量的有效助磨剂可以明显提高球磨效率,这可以为湿法球磨超细硅酸锆分段磨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将磨矿动力学方程引入到硅酸锆粉体球磨中,无论是否添加助磨剂最终均可以推导出硅酸锆的磨矿方程为:φ=φ0?e(-k)?tm,并确定了在不同磨矿条件下k与m的值,通过实验对该方程的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该动力学方程可以弥补研究硅酸锆粉体破碎的实验缺陷并且为超细硅酸锆生产磨矿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600×520球磨机的工艺参数探讨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建立了球磨时间、球料比以及磨机转速等工艺参数与硅酸锆粉体中位粒径值的关系模型,并确定了各因素对中位粒径值的影响重要程度为:球磨时间>球料比>磨机转速。同时还建立了粉体粒径达到目标值2μm时磨矿效率的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确定了最优的球料比和磨机转速值,使得电耗量最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