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分析移植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致力于及早发现、预判及鉴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干预治疗,降低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为科学评估病情及临床科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思达心脏医院在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十年间,CABG术后发作胸痛等其他不适再入院行CAG的病例280例。其中,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组,将另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在选取病例患者时确保所有病例全部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胸痛或其他不适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入组患者均检测了血常规中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入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桥血管造影术。结果:CABG术后再入院行CAG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两个变量,组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达到了25.07±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静息心率数据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20±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吸烟、高血压、血糖控制差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中,MPV达到了11.63±1.93,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8.82±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TC指标为4.33±1.62,数据高于对照组(3.58±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DL-c指标为3.38±1.51,FIB指标为3.55±1.21,D-D指标为0.89±0.82,HCO3~-指标为29.83±1.77,以上指标全部比对照组数据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DL-c指标为1.22±0.08,低于对照组(1.68±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验室指标数据中,PDW、PLT、PCT、TG、UA以及Cys C等指标作为统计研究数据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静息心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FIB、MPV以及HCO3~-是影响CABG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行CAG的危险因素;AO-SV(RA、RIMA)-钝缘支的病变率达到最高为56.07%,其中闭塞达到39.25%,狭窄≥75%达到16.82,LIMA-前降支的病变率为最低,为18.11%,其中,闭塞率为9.45%,狭窄≥75%比例为8.66%;CABG至CAG间隔时间为10年以上时,SV桥病变发生率和LIMA桥病变发生率都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66.13%和25.00%;通过对1年以内和1~5年间以及6~10年间的三个时间段数据分析发现,随着CABG至CAG间隔时间的延长,LIMA桥病变率呈递减趋势,当间隔时间在10年以上时,LIMA桥病变率增高现象;SV桥病变的发生率在CABG至CAG时间间隔为1年内和1~5年之间,6~10年之间以及10年以上时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规律现象,且增幅数据比较平稳。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多关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重视造影检查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重视BMI值、静息心率、吸烟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MPV、TC、FIB、HCO3~-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密相关,LIMA-前降支是通畅率最高的一只桥血管,临床上可以采用。积极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