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主体产业部门,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是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为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效率较为低下,竞争力不足。近几年来,陕西省依靠能源优势,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响应国家号召,在关中地区建立起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很多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了陕西省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总产值年年攀升。但是与全国相比,制造业规模差距依然较大,因此陕西省制造业想要增强竞争力,必须提高技术效率、管理效率,走集约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陕西省制造业的总体效率。 本文从陕西省制造业现状入手,定性分析了陕西省制造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陕西省制造业目前处于规模大,但效益低,门类全,而竞争力不强的状态这个结论。然后对陕西省制造业效率进行时间序列的量化分析,得出陕西省制造业效率增长水平较低的结论,并分析得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水平较低。同时陕西省制造业还明显存在着技术进步“消化期”的现象,在这个期间技术进步难以和相关管理有效匹配,导致了效率较低。接着,对陕西省制造业效率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可能影响陕西省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哪些因素能够影响陕西省制造业效率提升。最终得到陕西省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市场开放程度、科技资源投入、人力资源素质。针对这个结论,提出提升陕西省制造业效率的建议,分别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