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面劳动”这一概念自1999年在第87届国际劳动大会上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继“国际劳工标准”之后关于员工工作状况的又一个评价标准,倡导世界各国要全面实现员工体面劳动。我国两届国家领导人均在重要会议上提出实现体面劳动的战略目标。山西省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非公经济企业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研究山西省非公经济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实现状况及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倡导山西省非公经济企业重视员工体面劳动的实现,另一方面,员工体面劳动状况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长效发展,从而为山西省经济结构转型贡献力量。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找出该问题的理论依据,确定了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文章以劳动价值论、劳动关系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非完全古典假设下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为理论支撑,为相关对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以衡量员工客观体面劳动状况为研究方向,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客观状况这一方向进行测量指标的设计;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为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体现为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定量研究体现为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法等方法;以找出山西省非公经济员工体面劳动状况的短板、影响因素、分析全面实现员工体面劳动的方法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认为山西省非公经济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状况的短板为安全卫生、劳动合同及社会对话。个人层面因素中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任职情况、月总收入对员工体面劳动状况有显著影响;企业层面因素中企业成立年限、工作地、企业规模对员工体面劳动状况存在显著影响。结合山西省非公经济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状况的短板及各层面影响因素,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及政府层面分别提出了全面实现非公经济员工体面劳动的对策建议。从个人角度,要全方位提升个人知识、技能和能力,强化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能力。从企业角度要转变传统观念、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增强管理民主性、提升员工话语权,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企业人力资本,重视员工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政府角度要强化社会各界“体面劳动”意识、促进体面劳动实现,强化劳动监察部门责任感、促进劳动法规落地,加大对非公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实力提升。此次研究只是员工体面劳动实现道路中的一小步,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能认识和了解体面劳动,让全社会的劳动者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获得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