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段眼内磁性异物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来源 :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经巩膜切口或非玻璃体切除取出异物手术治疗后段眼内磁性异物伤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后段眼内异物伤住院治疗换者113例113眼,其中经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者61眼,非玻璃体切除取出眼内异物者52眼。并分别对手术方式、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异物大小、异物位置、外伤严重程度、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RD)与术后BCVA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显著性检验水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经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经巩膜切口取出异物手术眼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86.54%。2.两组病例手术前BCVA分布及外伤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70.49%的患眼术前BCVA力低于0.1,非玻璃体切除治疗组75.00%的患眼术前BCVA低于0.1。3.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组患者术后BCVA>0.1者48眼(78.69%),≥0.5者18眼(29.51%),玻璃体切除治疗组手术前后BCVA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非玻璃体切除组术后BCVA>0.1者5眼(5.77%),≥0.5者2眼(3.85%),非玻璃体切除组手术前后BCVA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分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Z二一6.453,P=0.000<0.05)。4.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少于非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RD者4眼,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者3眼,玻璃体出血者1眼;6眼(9.84%)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视网膜均复位。非玻璃体切除治疗组术后发生RD者24眼,tPVR者26眼,玻璃体出血者36眼,眼内炎者3眼;43眼(82.69%)于术后5-20d行Ⅱ期玻璃体切割或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2眼视网膜无法复位,1眼眼内容物剜除。5.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手术后影响BCVA的因素包括伤口长度、术前BCVA、手术时机、RD、眼内炎、异物损伤区域。结论1.后段眼内异物伤眼,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较经巩膜路径手术取出异物的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2.对伴有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的后段眼内异物伤患者,应首选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3.玻璃体切除取出后段眼内异物手术后,影响BCVA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伤口长度、术前BCVA、手术时机、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异物损伤区域。4.RD和tPVR是眼内异物伤及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异物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视力预后较差。5.后段眼内异物伤合并眼内炎者宜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术后视力恢复极差。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感染性休克大鼠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肾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以及氯胺酮对它们的影响,探讨感染性休克大鼠肾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纸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建新的教学范式,实现由传统教学范式向现代教学范式的转变。纸艺作为美术手工课业的一种类型,大多是划归“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比如岭南美术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版小学美术教材;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传统教学范式
期刊
目的:胶囊渗透压泵植入野生型小鼠皮下并持续恒量释放重组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rmIGFBPrP1),观察小鼠肝肾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探讨rmIGFBPrP1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