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Hans Vermeer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该理论把翻译关注的重点由原文、原文作者转向译文、译文读者,关注为某一具体翻译目的而要求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即为达到某一翻译目的可以采取多种翻译方法,不同的翻译目的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这样一来,目的论便大大拓宽了翻译的研究范围,也增加了翻译技巧的适用范围,为译者灵活处理源语文本提供了理论依据。“目的论”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在完成译语情景中交际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实际上是基于源语文本,尽量反映源语文本的内涵,在“三美”无法兼顾的情况下,作了取舍,正如功能目的论所主张的,目的决定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目的论所主张的翻译理念并非只是依赖于译者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也考虑到了忠实原则,在忠实的约束下考虑翻译的目的,灵活选择翻译的手段,这样的翻译才是真正的翻译。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从费米尔的功能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索了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的优势,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作者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运用大量中外诗歌翻译事例对其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进而也使读者比较深刻地了解了功能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先在引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和采用的数据。然后着笔撰写论文的主题部分,首先作者对功能翻译目的论进行综述,包括目的论提出的时间、背景及发展概况,目的论的核心内容及规则等,使读者对其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作者对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为后面分析其理论优势作铺垫。这主要包括许渊冲的“三美”、“三化”、“创译”等理论。再者,作者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的优势,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作者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运用诸多中外诗歌翻译事例对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读者比较深刻地了解了功能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此外,作者还给予许渊冲翻译以理论评价,使读者更系统地了解其实践和理论的优越性;接着作者阐述了本研究对翻译的启发作用。作者搜集了相关的一些资料,探讨了功能翻译目的论对翻译其他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感悟出翻译技巧的灵活而有章法。论文的结束语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指出本项研究的成果和局限性以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希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