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侠五义》是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其中侠客形象的研究更是受人青睐。本文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侠客群体中的“五义”形象,对“五义”结义现象的分析和对“五义”进行个案研究,进而更好的认识“五义”形象和理解其所表现的侠义精神,并对《三侠五义》中的侠客形象成因进行探析,最终总结出《三侠五义》中“五义”形象塑造的价值与不足。全文共分为三章:绪论,主要包括《三侠五义》研究综述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研究综述部分,以时间为序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三侠五义》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不难看出,有关《三侠五义》中“五义”形象的群体性及其个体性研究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课题的研究意义则主要体现在更好的认识以“五义”为代表的侠客形象和他们所体现的侠客精神。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对于“五义”结义现象分析和个案研究。第一章,《三侠五义》中“五义”结义现象分析,通过梳理古代正史中的“结义”行为和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中的“结义”现象来分析“五义”结义的共性和性格互补性。第二章,《三侠五义》“五义”形象个案分析,试图通过对“五义”形象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属于“五义”形象个体的性格分析,其中也有共性特征。第三章,《三侠五义》侠客形象成因探析,试图从内忧外患的社会时代背景、大众审美以及崇侠尚武的民族心理、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文学自身的发展这一方面涉及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和《二拍》、《水浒传》等先前文学作品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总结“五义”形象塑造存在着价值和不足。侠客形象塑造除去了荒诞无稽的成分,侠客与豪强的斗争全凭真实的智慧和武艺,这使得侠客形象的塑造更为真实可爱,以《三侠五义》“五义”形象为代表的侠客及其侠义精神有力的的抵制和扫荡了当时社会上风靡一时的“粉脂之说”和“妖异之谈”,促进了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当然,其侠客形象的塑造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仍然没有摆脱封建“忠君”等思想的束缚,侠客们归顺清官,成为朝廷的“爪牙”“走狗”,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