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失地农民、城市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如果失去土地,他们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而现行法律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尚不完全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足够关注有可能导致失地农民被迫采取极端手段来寻求救济,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失地农民权益问题亟需解决,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镇化进程能否健康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主要是解决土地问题,即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部分的分配问题和具体分配制度的合理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失地农民”的概念及特征作出理论分析,明确了“城镇化”和“失地农民”的涵义;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的归纳与分析,将失地农民受损权益划分了若干层次;通过与西方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具体原因是政府权力运用不规范、不合理,法律制度不健全,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现状。文章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之上,致力于构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解决方案。当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宏观构想: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确保城镇化过程的程序正当性;构建统一平等的权利体系,依法保护失地农民权益。当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法律保护的具体途径设计:完善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实体法律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程序法律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就业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