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2、CH4产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与碳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土壤是我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的粮食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稻田温室气体的减排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肥料的大量投入成为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肥料施用下的土壤碳循环特点还不完全清楚,因此,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土壤碳排放及碳库的稳定性,可以为深化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温室气体的源汇效应提供资料。本文选择了两个代表性水稻土的长期肥料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1.太湖地区黄泥土的长期肥料试验田(18年),试验田分四个处理,无肥区(简称NF),化肥区(简称NPK),化肥配施猪粪(简称CFM)和化肥配施秸秆(简称CFS);2.江西红壤性水稻土长期肥料试验田(24年),试验田分五个处理,无肥区(简称NF),纯氮区(简称N),氮磷配施区(简称NP),氮磷钾配施区(NPK),氮磷钾配施猪粪区(简称NPKM)。采用田间观测和室内培育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好气和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与CO2、CH4产生以及土壤氧化CH4能力的变化,并分析讨论了升温效应,主要结果如下:水稻土基底呼吸速率介于12.2-25.2 mg·m-2·h-1,明显小于文献报道的自然和旱地土壤的研究结果,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地影响水稻土土壤呼吸的强度,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相比,长期单施化肥下CO2排放强度提高了55%~85%,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代谢商和土壤呼吸对土壤(5cm)温度响应的敏感性。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呼吸CO2排放强度与土壤微生物N(Nmic)、微生物C∶N(Cmic/Nmic)和P的有效性有密切的关系,表明生物有效N和P的有效性是影响农田土壤呼吸与CO2的生成和排放的重要因素。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因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而异。太湖地区黄泥土淹水矿化率(0.20-0.52 mg·gOC-1·d-1)显著高于红壤性水稻土(0.11-0.16 mg·gOC-1·d-1),表明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较高而微生物分解的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然而,对于好气和厌气两种条件的有机碳矿化率而言,不同土壤类型可能存在差异,供试红壤性水稻土好气条件下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淹水条件下,而黄泥土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的矿化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一土壤不同粒组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可利用性显著不同,粗粒组(2000-200μm)有高的有机碳含量和高的生物有效性,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释放起主要作用,而粘粒组尽管有机碳含量较高,但生物有效性低且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较小,CH4在此粒组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与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密切相关,利用PCR-DGGE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氧化CH4的能力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氧化内源CH4的能力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土壤氧化CH4能力变化的重要原因。水稻土有机碳的微生物可利用性(稳定性)与其在土壤中的保护机制有关,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高含量的氧化铁是水稻土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然而,土壤有机碳本身的稳定性同时受施肥方式的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也表明施肥可能因增加作物生产力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输入,从而增加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的比例。相关分析表明,Kos与CO2产生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Kos探讨有机碳的生物有效性。红壤性水稻土厌气培养土壤有机碳矿化率显著低于好气条件,且两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不同,好气条件下Q10与游离氧化铁显著相关,而在淹水条件下则与微生物商呈显著相关,由此看来,两种条件下有机碳矿化存在不同的机制和控制因素。综上所述,在水稻土中,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CO2呼吸排放、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受到了施肥措施的显著影响,同时,土壤有机碳的固存与温室气体释放的关系在不同施肥措施下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为我们探讨通过农业管理措施和养分调控的途径,实现稻田土壤增产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综合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对目前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因为传统的助力吊送料及人工手动送料的生产模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平稳性差、生产效率和精准度不高,所以自动送料系统便随之应运而生,其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板材卷制生产的可
多总线Ⅱ结构是Intel公司推出的最新的并行总线结构。它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概念,解决了传统总线结构的不足,因而在性能及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根本改善;开放性模块化设计使多总线Ⅱ
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是一种土壤重金属的超富集型植物,在植物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有关印度芥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以及修复效率等方面,对印
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需要举全国之力,各种主体积极参与。进行灾后重建的主体力量涉及到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包括个
大久保利通的经济近代化思想南京大学历史系姚传德明治维新从1868年明治政权建立开始,至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结束,前后不过20余年的时间,就成功地使落后的日本,基本实现了近代化。
随着我国影视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不同题材的影视剧,其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为我国的历史学科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历史教学人员应该重视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历史教学
<正>艺术文化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它的研究方法除了与其他艺术文化门类(如绘画、诗歌等)比照外,还须从深层哲理中去分析。但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研究,一般都不是主动地作深
中村事件是日本为侵占东北所制造的一个借口,由于日本国内的意见分歧和中国政府的让步,中日双方未立即发生武装冲突,中日关系却日渐恶化。
2006年9月1日,中国保监会颁布实施《健康险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商业健康保险的部门规章,对解决当前健康保险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健康保险专业化发展,推动产
本文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对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作用,构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动态能力对战略转型的作用,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