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防治松褐天牛新技术对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使用几种无公害措施防治松褐天牛的处理区及对照区内的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一周年的系统调查。以群落、亚群落、功能类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静态和动态分析以及群落相似性的分析,并结合松褐天牛的林间防治效果,对各处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数的调查共发现非目标节肢动物15目,94科,261种,10301头。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蜘蛛目为优势目。在垂直分层上,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物种较为相似,而枯枝落叶土壤层中等翅目、膜翅目、蜚蠊目等昆虫数量较大。虫生真菌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土壤层中。对照及各处理区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数的比较结果表明: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区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区区别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总物种数上分别增加了2.10%和1.26%,个体总数也略有增加,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分别增加8.82%和10.78%,植食性昆虫类群有所减少,捕食性昆虫类群物种数却分别增加了25.93%和33.33%,而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单独使用区和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区与对照差别则很小。群落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间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其反馈系统也就越强,对于环境的变化或是来自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越强。通过对各处理及对照群落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发现各处理区较对照略有增大。尤其是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区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区,无论在群落、亚群落、还是功能类群方面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对各处理区及对照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对照及各处理区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周年内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两处理区的变化略微缓和,且在大多数时间内较对照及其它处理区略大。说明,从整个时间序列过程中,此两处理区群落结构更加稳定和合理,生态效应更加明显。为了明确对照及各处理区非目标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差异,计算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结果表明对照与各处理间相似性较高,各处理之间,尤其是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两处理之间以及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单独使用和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两处理之间相似系数更大,分别达到了0.9412和0.9234。亚群落和功能类群的相似性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目标害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综合评价表明:对照及各处理之间比较,无论是在对松褐天牛种群的影响方面,还是在对林间带菌量以及刻槽数的影响,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均表现出显著效果。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之,无论对目标害虫的防治,还是考虑生态效益,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和诱木、诱芯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均表现出优势。考虑到使用诱芯会大大增加成本,而诱芯的增效又不明显,因此,诱木与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联合使用的防治措施为最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对矿质营养在烟草感染病毒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矿质营养在烟草与TMV、CMV相互作用过程中,防御酶系、光合作用、戊糖磷
本文主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蠕孢菌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和生化抗性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通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蠕孢菌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研究,了解小麦在苗期与抽穗
水分养分是影响作物产量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旱地保水栽培措施是北方冬小麦农业发展的方向。在本研究中,以陕西省永寿县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连续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空白、施氮195 kg/hm2为对照,设施氮150 kg/hm2农户减氮、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共6个处理。探讨了不同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及根系生长的影
催化剂是化工工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在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几种类型的催化剂,对他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做以简单的分析.
本文开展了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inn.)叶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毒杀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毒杀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