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芥川历史小说中理想性的破灭和主体性的确立的考察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有名的小说家,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历史小说主要分布于芥川创作前期和中期。中期的芥川文学逐渐转向现实主义。芥川龙之介晚期的文学作品转向虚无主义。本论文主要在先行文献的基础上,以芥川的四篇历史小说《鼻》、《芋粥》、《大石内藏助的一天》、《秋山图》为研究对象展开。这四部作品是芥川在不同时期历史小说的代表。都使用理想的幻灭这一主题。本论文研究意义在于这四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理想性和主体性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在芥川的历史小说中这一变化有连续性。而这四部作品中理想性和主体性的变化和联系是以往的研究者较少关注到的问题。本论文参考拉康的欲望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像、处境、理想的形成与破灭以及心理的变化,确定主人公主体性的状态。同时,结合这四部作品,探究芥川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的理想性不断减弱,主体性不断增强的变化的变化趋势。序论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介绍了先行研究,说明了研究方法及本论文的创新点。正文分成三章,各章要旨如下。第一章“《鼻》和《芋粥》中主体性的丧失”分为两节。围绕着主体性,考察了《鼻》《芋粥》这两部作品。第一节介绍了《鼻》的创作背景,分析内供的自我不确定感,孤独,以及理想的形成与幻灭,考察了内供的主体性的缺失以及内供对理想的执着。第二节介绍了《芋粥》的创造背景,分析五位的主体性的缺失、孤独感。分析理想的形成和破灭对主体性丧失的影响。最后也考察了五位对于理想的执着。得出历史小说的初期阶段,主人公的理想性强,主体性弱的结论。第二章,“《大石内蔵助的一天》主体性的回復”,第一节考察大石内藏助理想的形成。第二节通过大石对理想产生怀疑,考察了大石内藏助理想的破灭与主体性的恢复的关系。第三节考察了孤独感的继承。第四节,得出大石主体性的恢复的结论。这一阶段主人公对理想产生怀疑,并且他被抑制的主体性逐渐在恢复,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得出在历史小说的中期阶段主人公的理想性减弱,和主体性的增强的结论。第三章,“《秋山図》主体性的確立”,第一节介绍了创作背景。第二节考察了理想的形成的变化。第三节通过分析烟客翁与秋山图两任不同的主人的交往,考察了烟客翁被社会所异化和从社会的解脱的状态,第四节通过主人公对理想的放弃和艺术的追求,考察了对欲望的超脱以及确立了主体性。得出在历史小说的后期阶段主人公的理想性衰弱,和主体性的增强的结论。结论部分,本论文以考察芥川在历史小说的主体性为目的。芥川的历史小说中,随着理想性的不断减弱,主体性经历了从丧失到再确立的增强过程。主体性的确立过程也就是自我的确立过程。人类认识自我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芥川的这四部作品就反映了这个复杂的过程。最终,作者在艺术中发现了自身的居身之所。从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是对芥川作品的再认识。芥川作品中理想性的衰弱和主体性的增强的倾向奠定了芥川后期作品中虚无主义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电子产品质量与设计控制的关系和加强设计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进行设计控制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电脑应用日益普及,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不能再是“你教我学、你不教我不会”的模式,而应该对学生进
为了提高和确保计量准确度,国内外都建立了天然气流量实流检定站。论述了国内外天然气流量计量检测技术现状,阐明了天然气流量计量检测的直排和环道方案,对国内天然气流量实流检
本论文研究大数据行业PPP模式合作形成机制,分别从双赢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协商机制分析,得出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机制。本文同时使用讨价还价模型计算出PPP模式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集水区流域多山。夏季降水高度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水库集水区生态环境,如何治理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集水区
位于新潟市中央区的日本新潟市中部污水处理厂,占地17.51公顷,场四周是树林,自1980年7月开始运行,服务面积约占新潟市总面积的21%,日最大处理能力为160000m^3.该厂处理的污水
杆塔基础作为送电线路工程的基础,在整个送电线路工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因为塔杆基础的好坏会决定以后项目施工的进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