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取刮痧疗法对感染后咳嗽患者风寒恋肺证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刮痧疗法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对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痰上清液中P物质(Substance P in sputum,SP)水平的影响、痧象及阳性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以确定该技术对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形成刮痧干预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标准化操作方案,为刮瘀疗法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门诊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90例,根据就诊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药物组(中药组)、刮痧组(刮痧组)和刮药联合组(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仅口服宣肺止嗽汤,主要成分有麻黄、杏仁、生姜、桔梗、款冬花、半夏、百部、苏叶等,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1周为1个疗程。刮痧组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腹部任脉和背部督脉进行循经刮拭,并点刮太渊穴、天突穴、风池穴、大椎穴等,每周治疗1次,1周为1个疗程。联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加用刮痧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后临床疗效、痰上清液中SP、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评分。[结果]纳入的90例患者中中药组有2例因自行服用其它药物而被剔除,刮痧组有3例因失访而脱落,最终共85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药组28例,刮痧组27例,联合组30例。干预前,三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干预后:1、组间比较:(1)三组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咳嗽复发情况、咳嗽程度(VAS评分)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效果最优(均p<0.05),中药组和刮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刮痧组、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依次为82.14%、81.48%和 96.70%。(2)干预后三组痰上清液中S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中药组与刮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三组患者LCQ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中药组与刮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痧象及阳性反应点规律比较,刮痧组与联合组患者在第一次刮痧后,痧象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任脉、督脉、肺俞、风门穴,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为肺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风门穴;阳性反应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百会穴、风门穴、风池穴,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为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百会穴和风门穴。刮痧组和联合组患者在第二次刮痧后,痧象淡化及阳性反应点较前一次减少。刮痧组与联合组的痧象及阳性反应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内自身前后比较:(1)三组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咳嗽程度(VAS评分),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组痰上清液中S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三组患者LCQ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刮痧组和联合组痧象及阳性反应规律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刮痧疗法可以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安全可行。2.刮痧疗法可降低感染后咳嗽患者痰上清液中SP质量浓度。3.刮痧疗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刮痧联合宣肺止嗽汤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刮痧或单纯药物治疗。5.痧象及阳性反应侧面反应了病因机理,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与患者的症状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