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糖渣是以农林废料(玉米芯等)为原料,经酸水解等工序制取木糖后的酸性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48.5%的纤维素、23.5%的半纤维素和21.3%的木质素,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资源。本研究通过样品的富集培养、刚果红培养基初筛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了48株能够利用木糖渣的菌株,再通过液体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了一株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1,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木霉。对C1菌株的产酶发酵条件作了优化,优化后的条件如下:NaCl0.02%, KH2PO40.3%,MgSO40.06%,CaCl20.03%,FeCl30.001%,(NH4)2SO40.1%, NaNO30.1%,玉米浆4%,蛋白胨0.1%,木糖渣2%,麸皮1.5%,水稻秸秆0.5%,玉米芯0.5%。50mL的装液量(250mL三角瓶),10%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4.0,28℃,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天,木糖渣酶活可达55.6U/mL。对C1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5℃,最适的缓冲液pH值为4.0。在该条件下水解10%料液比的木糖渣48h,葡萄糖量达2.3%,木糖渣中纤维素的水解率达47.9%。在酶解体系中添加适量的吐温-80和聚乙二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酶的活性,酶解10%料液比的木糖渣24h时糖量即可达到3%以上,木糖渣中纤维素的水解率高达60%。金属离子如C02+和Mn2+,在合适的浓度条件下,也会对酶解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研究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作为糖的衍生试剂,成功地实现了6种还原性糖的PMP衍生物的良好分离,初步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糖类物质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木糖渣的酶解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糖成分主要是葡萄糖(4.1%),只有少量的木糖(0.4%)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