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能量密度、安全、低成本正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一直是锂离子电池不断前进的动力。橄榄石LiMnPO4材料正是具备了上述优势,其对锂电势高(4.1V)、理论能量密度大(697Wh kg-1)、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锰资源丰富、无污染且成本低廉,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日益引起了研究热潮。困扰LiMnPO4材料的难题是其绝缘性导致电子导电能力极差,而且橄榄石结构的固有特征也限制了Li+只能在一维通道内扩散,离子导电能力同样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LiMnPO4进行了表面碳包覆、体相单离子掺杂、合成三元材料等研究工作。通过固相反应得到碳包覆LiMnPO4/C材料,探讨了不同碳源、碳含量、煅烧温度及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蔗糖作碳源、碳含量为15wt%、750C煅烧8h所得材料的粒径最小,电极可逆性最好,发挥出的电化学容量最高,0.02C、0.05C、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分别达109.8、106.2、90.3mAh g-1,各倍率下的循环性能都为最佳。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掺杂比例的铁、锰磷酸盐固溶体材料LiMn1-xFexPO4。Fe2+引入后材料的电化学极化降低,电极可逆性、脱嵌锂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材料离子电导大大增加。其中LiMn0.7Fe0.3PO4/C复合材料拥有最低的电荷转移阻抗,锂离子扩散系数比纯相LiMnPO4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从10-14cm2s-1增加至10-12cm2s-1)。其在0.05C、0.1C、0.2C、0.5C等不同倍率均发挥出了最高的电化学容量,分别达146.8、136.6、127.4、117.0mAh g-1。且循环稳定性良好,在0.5C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有小幅上升,为119.3mAh g-1。选取甘氨酸、柠檬酸两种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铁、锰、钴三元固溶体材料LiMn1/3·Fe1/3Co1/3PO4/C,颗粒尺寸均在300nm左右,分布均匀、形貌规整。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性能显示,Mn2+/Mn3+电对的可逆性得到提升,Fe2+/Fe3+电对的电势值增大有利于材料能量密度的提高,Co2+/Co3+的电势值降低则使材料的脱、嵌锂动力学加强,使电化学反应更容易进行。在0.05C、0.1C、0.5C、1C倍率下,选取甘氨酸作络合剂所得材料G-LMFCP放电分别达151.5、142.6、122.8、97.9mAh g-1,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得到的C-LMFCP材料放电分别为152.8、135.0、111.5、85.2mAh g-1,两种材料在各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均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