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成像与电子衍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时空分辨电子成像与电子衍射技术是用以观测微观、超快过程的强有力工具。相比于传统透射型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衍射中的ke V量级电子束,基于光阴极注入器的高能电子束具有亮度更高、穿透能力更强、脉冲结构更短的优势,有望发展出具有更高时空分辨能力的高能电子成像以及电子衍射工具,并在高能量密度物理(high energy density physics,HEDP)诊断以及超快动力学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就聚焦在先进光阴极注入器产生的高亮度电子束驱动的高时空分辨高能(>MeV)电子成像与电子衍射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物理以及技术问题。为了提升高能电子成像系统的分辨能力以满足HEDP诊断的需求,论文工作首先开展了基于光阴极注入器和常规电磁透镜的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在实验中利用约50 MeV高能电子探针实现了对mm量级不透明厚靶的多维度分辨,空间分辨能力达到4μm,厚度分辨能力达到10μm,为高能电子成像技术用于HEDP的诊断做了开拓性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高能电子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并使成像系统更加灵活紧凑,本论文开展了基于高梯度永磁四极磁铁的级联放大高能电子成像技术的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在级联放大成像系统的验证实验中,获得了15倍的放大倍数下1.6μm的单发成像超高空间分辨能力。在高品质静态成像基础上,我们也开展了基于泵浦-探测方案的飞秒强激光触发的金属网格融化过程的动态试验,成功观测到融化过程中3个不同的阶段,证明了高能电子成像技术用于高能量密度物质动态演化过程诊断的可行性。论文工作的另一方面是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装置(MeV ultrafast electron diffraction,MeV UED)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快动力学研究的强力工具,体积紧凑、造价相对低廉的MeV UED装置得到了极大关注。为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电子衍射平台,我们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出了发展清华百飞秒UED用户装置的目标,并从理论、模拟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证明了装置的潜力。目前该专用装置搭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入综合调试及电子束出束阶段,为下一步用户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此外,瞄准高重复频率UED这一重要趋势,与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进行合作,通过细致的束流动力学模拟,验证了在其超导THz-FEL束线基础上发展高重频飞秒分辨率UED装置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信息处理方面,量子计算机因其速度快、计算能力强和能耗低等特点,发挥着经典计算机难以媲美的优势.然而,受量子噪声的影响,量子系统在处理信息时容易引发消相干现象,导致自身的优势被削弱.为了解决这一困扰,研究者们发明了量子纠错技术.其中,好的量子码能够有效降低消相干现象出现的频率,这为修正量子误差及容错量子计算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近年来,大量工作致力于好的量子码的构造,并逐渐成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的热
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由于受到噪声的干扰而无法准确测量,如何对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过程中的干扰噪声进行滤除以提取有用信息,或者如何在带有噪声的信号中获得关于有用信息的“最好”估计,此即为滤波。滤波理论作为估计理论中研究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定位导航、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根据系统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特征,可将其分为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滤波问题,如果给出了关于系统状态的后验条件
互联网由许多的自治系统组成,在目前,各自治系统间依靠边界网关协议BGP保障路由。由于BGP协议在设计之时未考虑对控制报文携带的信息进行校验,这导致了目前频繁发生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安全威胁——域间路由劫持。域间路由劫持通过伪造或篡改BGP控制报文携带的路由信息,吸引更多自治系统的流量,从而形成路由黑洞,监听、篡改数据流量,或者造成网络拥塞或瘫痪。为了对路由劫持进行有效防御,保障互联网通信安全,研
杀人案件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其性质恶劣且后果严重。在杀人案件侦查分析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研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案件信息确定犯罪人特征进而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二是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进行嫌疑人目标关联分析,进而对可能的目标人员进行犯罪嫌疑人排查。传统的嫌疑人研判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分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随着公安数据的积累和信息化的进程,自动化研判模型
量子密钥分发(QKD)可以为通信双方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和经典密钥体系相比,QKD有着严格的数学证明来保证协议的安全性。只要按照协议要求的条件来执行QKD过程,通信双方得到的密钥就是绝对安全的。但大部分QKD协议都假设了各种理想的条件,这些条件在实际系统中往往都不能被满足。想要在实际系统中实现安全的QKD过程,就必须考虑实际系统的不完美性,给出在非理想条件下的QKD协议。例如,诱骗态方法解决了没
近来,纯有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及器件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TADF器件已经取得了极高的效率,但是严重的效率滚降(roll-off)和过短的寿命都制约着TADF器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如何在保证高效率的同时抑制器件的roll-off、提高器件寿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TADF染料和主体材料,制备了相应的TADF器件,并详细地探讨了主客体及其相互作
电子器件和空间飞行器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亟需发展高效可靠的冷却方式。另一方面,核聚变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其中,实现反应堆高热流表面的高效换热是核聚变能利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不论是电子和空间动力设备的发展,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与控制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高效可靠的冷却方式迫在眉睫。喷雾冷却具有对流换热系数高和冷却均匀性好的优势,在工
癌症是一种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复杂疾病。识别驱动癌症形成的突变是癌症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目标,驱动突变的识别有利于癌症精准医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体细胞突变检测工具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的癌症体细胞突变数据,然而,在体细胞突变数据中,大量随机产生的乘客突变掩盖了与癌症有因果关系的驱动突变,区分乘客突变和驱动突变是癌症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目前,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识别驱动突变的计算方法,其主要原理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在细胞分裂、迁移和极化等细胞生物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管动力学的核心在于微管末端的聚合动力学及其相应的特殊结构。同时,细胞中微管动力学的调控主要依赖于功能各异的各种微管相关蛋白,特别是微管正端追踪蛋白(Plus-end-tracking proteins,+TIPs)。我的博士论文针对微管聚合末端的动力学这一中心问题,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提出了描述微管头部结构和动力学波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定植于大多数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但在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可导致侵袭性感染,引发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研究发现,该菌可以在透明(transparent)和非透明(opaque)菌落之间发生可逆转的相转换。透明菌落产生较薄的荚膜,对细胞有更高的粘附性,在宿主上呼吸道呈现更强的定植力。而非透明菌落则产生厚实的荚膜,能够更有效地逃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