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平江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多目标协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县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环境安全格局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构建了以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平江县生态县规划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基于GIS的生态县建设规划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平台。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运用GIS技术对平江县国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基本农田保护的Mapgis格式数据进行转换,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成各项栅格数据,并将各项影响平江县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的栅格数据统一入库,建立了基于GIS的生态县建设规划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平台。该平台数据库包含了基础数据库、自然环境数据库、环境安全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数据库。(2)建立了平江县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分析指标体系。通过筛选指标的整体性、可行性、适应性和选择性原则,从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安全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三大因素中选择了坡度、坡向、高程、水文区位、基本农田、与自然灾害点距离、土地利用、交通区位、与城镇的距离、森林覆盖率和人口密度共11个指标构建出整个分析指标体系。(3)2014年平江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和通GIS空间叠加技术,建立加权求和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开展了土地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绘制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图,计算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其中适宜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为358.875km2,适宜村庄建设用地的面积为1119.176km2,适宜生态农业建设用地的面积为132.669km2,适宜生态林业建设用地的面积为2269.648km2,适宜生态工业建设用地的面积为234.062km2。(4)平江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平江县生态产业、生态人居规划的成果与依据,为县域城镇建设、工矿与交通布局、农林开发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