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普查指标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绩效管理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运用指标统计量分析法和分辨力系数分析法进行指标质量分析,找到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空间,评述指标质量,并提出法制化、信息化等优化建议。  我国已进行了三次经济普查,总体来说,与以往开展的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相比,其在背景、内容、范围、对象、作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不同,意义也更为深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现状,深入揭示指标问题成因,科学探索经济普查指标优化措施,这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先从纵向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历史上三次经济普查指标进行历时比较,把握三次普查的共性和差异,发现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存在与常规统计不能有效衔接、与基础台账不能完全匹配和与其他普查不能相互协调等问题,并尝试提出造成普查指标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  再从横向比较的角度,通过与农业普查指标的比较、发达国家(美国)经济普查指标的比较研究,以求把握经济普查指标与其他普查指标的共性与个性,找准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的方位,提出经济普查指标需要覆盖三次产业,并能区分不同行业和适应新兴产业。  而后又通过指标统计量分析法和分辨力系数分析法对我国的经济普查指标进行了质量分析,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的分辨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得到三个结论:核心指标缺一不可;存在相似指标;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期作用不同。  最后,通过以上论述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理论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做出总体评述,即核心指标基本稳定、新增指标凸显趋势、相近指标优化选择和指标内涵更加细致。同时,对经济普查进行了法制化和信息化两方面的展望。
其他文献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根本宗旨,迄今为止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同时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后的表现来看,也折射出一系列问题,其中
据国土资源部网消息,日前,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要求,确保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
研究背景:Binswanger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1894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道,1898年Alzheimer将其命名为BD。临床上突出表现为中老年人高血压、进行性痴呆和反复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等要事,为此还在招商引资奖励和建设项目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