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绩效管理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运用指标统计量分析法和分辨力系数分析法进行指标质量分析,找到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空间,评述指标质量,并提出法制化、信息化等优化建议。 我国已进行了三次经济普查,总体来说,与以往开展的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相比,其在背景、内容、范围、对象、作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不同,意义也更为深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现状,深入揭示指标问题成因,科学探索经济普查指标优化措施,这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先从纵向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历史上三次经济普查指标进行历时比较,把握三次普查的共性和差异,发现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存在与常规统计不能有效衔接、与基础台账不能完全匹配和与其他普查不能相互协调等问题,并尝试提出造成普查指标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 再从横向比较的角度,通过与农业普查指标的比较、发达国家(美国)经济普查指标的比较研究,以求把握经济普查指标与其他普查指标的共性与个性,找准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的方位,提出经济普查指标需要覆盖三次产业,并能区分不同行业和适应新兴产业。 而后又通过指标统计量分析法和分辨力系数分析法对我国的经济普查指标进行了质量分析,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的分辨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得到三个结论:核心指标缺一不可;存在相似指标;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期作用不同。 最后,通过以上论述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理论对我国经济普查指标做出总体评述,即核心指标基本稳定、新增指标凸显趋势、相近指标优化选择和指标内涵更加细致。同时,对经济普查进行了法制化和信息化两方面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