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N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在目前井网下,一类油层出现含水高、单井日产量低、部分层段动用程度差等现象,为确保油田稳定生产,亟需寻找其他技术解决当前区块遇到的问题。为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需分析影响开发的主控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与油田生产实际,确定该区块适合用聚合物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不同井距方案和聚合物驱注入参数方案,通过方案开发效果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方案对开发效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在目前井网下,一类油层出现含水高、单井日产量低、部分层段动用程度差等现象,为确保油田稳定生产,亟需寻找其他技术解决当前区块遇到的问题。为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需分析影响开发的主控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与油田生产实际,确定该区块适合用聚合物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不同井距方案和聚合物驱注入参数方案,通过方案开发效果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方案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区块开发潜力,明确二次开发可行性调整方案,确保该区块稳定持续生产。首先,通过钻井和测井解释的相关数据及各砂体数据,结合沉积相描述成果,运用井间相控插值技术,建立相控下地质模型,从平面和纵向上分析了储层物性特征,为之后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为适应不同地层条件,提高模拟精度设置了相渗分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驱阶段历史拟合,截止到2021年9月末,模拟区实际累积产油量784.52×10~4t,计算累计产油量为799.98×10~4t,相对误差为1.97%;实际综合含水率96.29%,计算综合含水率96.97%,误差0.68%,拟合结果满足精度要求,水驱结束后区块目的层PI1-2层采出程度为48.91%。在历史拟合基础上,研究了剩余油分布情况,水驱后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剩余油:注采关系不完善型剩余油、滞留区型剩余油和厚油层顶部型剩余油,这些剩余油在现井网及开发方式下很难得到动用,需要采取聚合物驱技术进一步挖潜。最后应用CMG软件对区块目的层进行井距优化及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井距优化研究中,设计了4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井距为150m(36采34注)的井网井距方案采出程度高,开发效果好。在最佳井网井距的基础上,对聚合物注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共设计了12套方案,不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聚合物合理注入速度为0.16PV/a,聚合物合理段塞尺寸为1.0PV,聚合物合理浓度为1600mg/L,与常规水驱相比提高了12.71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改善当前区块存在的问题,有效挖潜剩余油,实现最佳开发效果,为矿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中采用的增产措施。该技术生成的裂缝网络中支撑剂分布对裂缝导流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油气产量。因此研究支撑剂的运移规律是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支撑剂颗粒沉降机理,并利用沉降实验装置分析了粒径和密度对支撑剂沉降规律的影响;然后通过自主搭建的可视化支撑剂运移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单流道中粒径、密度、砂比参数和交叉流道中剪切速率、流道夹角、粒径参数对支撑剂运移规律的影响;最后
YT盆地MLQ地区S2段提交的探明储量目前只动用部分井区,探明未动用及未探明区均存在较大潜力。采用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在前期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储层与地震相对应关系,建立合理地质模型。开展针对性的刻画扇体,明确平面分布规律及纵向叠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储层预测方法,识别有效扇体及扇体内储层,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及油藏特征。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对目标区含油气性进行检测,开展
油藏渗流过程是多相多组分的,甚至包含组分间的传质,传热以及流体和储层岩石间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这些复杂行为的方程往往体现出输运方程的性质。在此背景下,间断有限元法作为一种适合于求解输运方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通过增加解函数的多项式阶数来提高求解的精度。间断有限元法同时具有经典有限元法灵活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限体积法物理意义明确、局部守恒的特点。相比于其他常
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大斜度和水平井段钻进时井眼足够的清洁,如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许多钻井问题,如卡钻、托压,掩埋井眼等问题。钻井液携屑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按照作用源分类:一是受循环介质(钻井液等)运动影响;二是机械运动影响,如钻杆旋转、横向运动、轴向运动、高频震动以及携屑工具叶片旋转等。岩屑运移是受循环介质和钻具机械运动耦合影响的高度复杂的固液流动问题。因此,对水平
A区块外扩区位于过渡带北部,面积10.33km~2,地质储量为362.96×10~4t。目前研究区处于初步开采阶段,由于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开采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对研究区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储层岩石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以便指导研究区稠油油藏开发。首先根据研究区平面上的位置分布取井,开展室内实验,测量不同井位油样的原油粘度、含胶量、含蜡量和族组分,分析原油粘度的平面变
喇嘛甸油田经过近20年聚合物驱开发,目前一类油层聚合物驱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以上,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包括二类A油层和二类B油层,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状况均有别于一类储层,因此需要针对二类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剩余油分布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水、聚驱后二类油层剩余油精准挖潜,最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通过了解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目前水、聚驱开发效果,明确现阶段地层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孔
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大多呈现高含水、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严重和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开采出这部分剩余油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X区块经过50多年开发,已进入聚合物驱开发末期,目前综合含水率为98.61%,继续使用聚驱开发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明确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识别出地层内哪些部位形成了优势渗流通道,为聚驱后剩余油挖潜对策的制定,解决油田实际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X区块
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大部分老油田都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常规水驱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开采储层中的原油,导致大量剩余油滞留在储层中。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手段,三元复合驱虽然能代替常规水驱的方法继续开采储层中的剩余油,但是其所带来的环境不友好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三元复合驱相比,聚/表二元驱复合驱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然而,聚/表二元驱复合驱不仅可以弥补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开发、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途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油藏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经典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是基于少量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校正后可用于快速预测开发指标,但当样本数据增多时,往往会出现拟合效果降低的情况,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不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常规的预测方法存在模型建立困难、误差较高、计算量大等缺点。针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采用聚合物、表活剂和碱等化学驱替手段提高采收率,造成采出水水质成分复杂,悬浮固体含量和含油量严重超标,对油田化学驱污水分离处理及回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可实现含油量及悬浮物含量的显著下降,但目前关于深度曝气最优工艺参数较为模糊,深度曝气作用机理和HPAM曝气氧化降解机制尚不明确,为此开展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的室内实验研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