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泾阳-礼泉地区中上奥陶统的生物礁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野外剖面,收集相关探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明确了生物礁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了生物礁滩的发育分布范围、主要的造礁、附礁生物和岩石类型,分析了生物礁沉积微相及其发育演化,并用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方法进行了生物礁滩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泾阳-礼泉地区晚奥陶世生物礁滩发育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成礁模式。研究区中晚奥陶世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台前斜坡和深水斜坡等沉积相,台缘礁滩相为晚奥陶世发育。通过研究认为造礁生物主要包括珊瑚、藻类、层孔虫,附礁生物主要有腕足类、三叶虫和牙形石类等,生物岩石类型主要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内碎屑灰岩、生屑灰岩、藻灰岩和白云岩等。生物礁沉积微相主要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翼、礁盖等微相,礁的发育不连续且具有多层性。生物发育时大量吸收轻碳同位素12C,水体中富集重碳同位素13C使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呈现高13C值,生物含量丰富的礁相碳酸盐岩δ13C值低于非礁相碳酸盐岩。生物礁发育时海水盐度与之前相比未发生太大变化,证明盐度并非本区生物礁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晚奥陶的δ18O值略高于中奥陶世的δ18O值,表明海水古温度有所升高,适宜的水温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发育。锶含量的高值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锶含量升高与生物关系密切,晚奥陶世大量发育的生物使礁灰岩的锶含量有明显地上升。晚奥陶世生物礁的发育分布主要受到了构造活动、古气候、造礁和附礁生物、基底、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海水性质等因素的控制,并形成了成礁模式。